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興市場很受傷

  • 發佈時間:2015-02-08 21:29:5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寬鬆的貨幣政策成為全球各大央行的慣用手法,金融市場也變得更為撲朔迷離。對新興市場而言,面臨的不僅僅是出口承壓,還有資本外流帶給金融體系的壓力。

  新興市場挺不住

  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全德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僅僅在1月份,就有13家央行改變了其貨幣政策,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降息或寬鬆的政策,包括新加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無法等到最新的議息會議,提前在1月28日意外降低新加坡元匯率政策的斜率,同時下調了該國通脹預估,以應對通縮並提振經濟。

  2月3日澳大利亞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也將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

  此外,俄羅斯央行在去年年底猛加息後,在今年貨幣政策出現“大逆轉”,下調了兩個百分點的基準利率。

  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助理研究員徐剛指出:“從形勢來看,各國的選擇比較明顯。”現在全球多個國家已經加入寬鬆的陣營,在這一局勢下,大多數國家的選擇也將會比較明確,即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對通貨緊縮風險及經濟疲弱。

  徐剛指出,歐美央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加速資本從新興市場外流,增加了國際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各國降息或者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是為了對衝美聯儲帶來的資本外逃的壓力和歐央行帶來的貨幣戰的壓力。“通縮正在全球蔓延,以中國為例,美元走強,歐元、日元等疲軟,歐日等國家地區在中國的貿易中佔有較大比例,而人民幣對這些貨幣的升值使中國出口承壓愈大。”徐剛説。

  突襲式降息

  “事實上,此輪不少國家降息有一個明顯特點:突襲式降息且遠超市場預期。如澳大利亞央行突然宣佈降息,瑞士央行放棄對歐元的下限等。”徐剛指出。

  徐剛直言,如果不這樣,各國損失將會更大,就會有更多的資本涌入歐元以避險。如果市場能夠提前獲知央行的政策,便沒有辦法發揮更大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市場對各國央行的動作更加沒有把握,這也給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全德健指出:“對不少國家而言,油價下跌減緩其通貨膨脹率,會要求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另外,歐央行的量寬政策和美聯儲或將加息的消息也將帶來新一輪的資本流動,攪亂全球市場。”

  全德健解釋道,這些政策陸續出臺,利息較高的國家就會大量涌入熱錢。為了防止熱錢的涌入和流出,各國央行選擇提前推出應對措施,絕大多數的新興市場也以寬鬆、“所謂的”寬鬆或降息的政策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嚴重受傷

  事實上,在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下,歐元和日元匯率一路狂跌,新興市場在寬鬆浪潮下嚴重“受傷”。

  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墨西哥比索和巴西雷亞爾匯率也雙雙重挫,其中墨西哥比索對美元匯率跌至2009年3月以來新低,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匯率也跌至近10年來新低。在俄羅斯央行大幅降息之後,美元對盧布匯率升破71關口,創下自去年12月18日以來的最高水準。

  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讓很多大型機構投資者遭受衝擊。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佈2014年外匯基金投資業績表現,去年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收入為436億港元,比2013年的812億港元下跌約46.3%,是2012年至今表現最差的一年。由於美元升值趨勢超出市場預期,導致外匯基金無法避免賬面匯兌損失527億港元,因此大幅拖低全年回報率。

  全德健指出:“美國經濟復蘇表現良好,目前已經走強的美元未來一段時間還會保持強勢,只有等美聯儲升息才能減緩給各國帶來的壓力。”

  瑞銀前首席經濟學家麥格斯克認為,美元可能已經啟動了自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的第三輪大牛市。更有經濟學家認為,前兩次美元牛市都伴隨著一些地區的衰落,而這次,遭殃的很可能是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

  全德健坦言,在多年前美國經濟疲軟之時,大家紛紛看好中國,現在中國經濟步入調整期,大家又看好美國。這就像一句新加坡諺語説的那樣:這種情況都是相對的,如同選美比賽,最不醜的那個就會出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