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降準”並不意味著開啟“強刺激”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2-06 10:2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2月6日消息(記者王浩)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昨晚接受媒體專訪,對此次降準的政策背景、意圖以及對市場的影響進行解讀,並對目前市場對貨幣政策的種種猜測做出回應。

  陸磊解釋,此次降準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是根據基礎貨幣投放的結構性變化來做出政策安排。多年來,我國的國際收支都呈現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但是在2014年卻出現了960億美元的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逆差,折合人民幣5000-6000億元,這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流動性造成影響。陸磊表示,貨幣政策要根據流動性進行預調和微調,此次降準就是為了抵消這部分影響,增加對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供給。此外,此次降準的時點選擇還考慮到季節性因素。

  陸磊:根據測算,歷年的春節長假前後,現金投放量都是很大的,通常在過去,我們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金融體系投入流動性,與此同時,以往外匯佔款增長比較多的情況下,已經對外投放了流動性。但是目前這種情況發生了逆轉,所以僅靠公開市場操作,恐怕是不足以彌補這種節日性因素所導致的資金缺口的。因此通過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的有效配合,可以消除對這種中國特有的節日性因素對流動性供給的影響。

  而針對有市場聲音認為的,此次降準意味著貨幣政策已經進入了通道性的降準路徑,未來還有多次降準、甚至降息,中國經濟又開始進入“強刺激”模式的判斷,陸磊並不贊同。

  陸磊:我不認為這是放棄保持定力,實施強刺激的開始。為什麼?從原有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各個國家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是一種客觀、順應規律的反映。我們還應該注意物價指標、企業景氣狀況、生産者價格指數保持了34個月的負增長,與此同時結構性問題還很突出,PPI負增長對於中小微的製造企業壓力很大,那麼在這種背景下,進行定向的結構性降準,實際上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動員金融資源能夠進入實體經濟之中。而我們通常所説的放棄定力或者強刺激,那就是大水漫灌,它就一定不是定向的,一定是全面的,或者是更大力度的操作,但這次不是這樣,還是根據經濟當中的結構性變化和薄弱環節給予定向幫扶。

  陸磊還強調,這次降準特別強調了對支農、支小,以及在實體經濟薄弱環節中進行了專項的流動性注入。而從2014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連續幾次的定向操作,已經在優化結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陸磊:我們的研究證明,從去年2季度到4季度,用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的指標來衡量,我們發現實體經濟部門的融資成本明顯呈現下降通道。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貴的問題,也是經濟週期、三期疊加的客觀反映。

  還有聲音擔心,此前降息以及此次降準後,金融資源會流向股市和樓市,推高資産價格,而對實體經濟的幫助可能不大。對此,陸磊解釋説,金融市場的反應永遠快於實體經濟,但這不意味著實體經濟不作出反應,這需要一個傳導機制和一定時間去反應,不能用短期的一兩個月來衡量金融資源是否進入了實體經濟。

  陸磊:實體經濟和金融部門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如何重塑實體經濟的競爭力,跟金融資源的正確配置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承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話,那麼金融資源靠市場配置也是天經地義的,因此未來的一個關鍵性工作是,我們應該在除貨幣政策之外,在産業政策和重塑經濟增長點,形成有競爭力的地區和産業,這樣的話,金融資源會非常樂意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去。

  陸磊表示,貨幣政策調整考慮的是所有目標,通過政策引導經濟自發調整升級是目的所在。

  陸磊:我們堅信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對當前中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轉型升級、如何轉方式、如何調結構、如何惠民生,其中包括支小支農,在這些層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