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平均GDP超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2-06 02:35:46 來源:鄭州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人平均GDP超1萬美元
意味著什麼?
繼京、津、滬、浙江、江蘇、內蒙古之後,2014年廣東和福建兩省每人平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至此,全國已經有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每人平均GDP突破1萬美元。
每人平均GDP跨越1萬美元,聽上去的確很“高大上”。然而,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個別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專家認為,每人平均GDP是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統計顯示,2014年廣東實現GDP6.78萬億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的每人平均GDP為10330美元。同年,福建省每人平均GDP也達到10376美元。此前,京、津、滬、浙江、江蘇、內蒙古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每人平均GDP均超過1萬美元。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表示,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標誌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按照世界銀行不同階段的收入標準,每人平均GDP達到1萬美元後,標誌著一國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始進入“發達狀態”。
據分析,如果把廣東作為一個經濟體參與排位,目前廣東每人平均GDP大約排在世界各經濟體第65位。“這表明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個別指標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彭澎説。
綜合指標仍有不少差距
專家表示,從經濟指標上看,我國在2013年每人平均GDP已達到6800美元,步入中等偏上國家的行列,但與發達國家的水準仍有不少差距。
“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固然是好事,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比如受教育程度、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我們的每人平均指標仍然較低。”福州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甘滿堂説。
在廈門工作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年收入雖然逐年增長,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但過高的生活成本讓他感覺喘不過氣來,房租等各項基本生活開支巨大,日子過得有些捉襟見肘。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認為,2014年廣東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佔每人平均GDP的比重僅為40%,福建為37%左右,距離發達國家55%左右的平均水準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國GDP來源於投資驅動佔比較大,社會財富和資源分配不均,老百姓在上學、就業、養老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難題。”
更加注重居民生活品質
和福利水準
人們對GDP增長“感覺不明顯”,説明政府在社會民生等方面還有許多功課要做。今後應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做好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工作,避免社會分配不均等問題擴大。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質和水準。”甘滿堂説,“政府應建立新的綜合性指標,並切實採取措施,讓廣大群眾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
“隨著經濟水準的提高,人們對教育、醫療、旅遊、娛樂等消費需求越來越高。”胡剛表示。
從國外經驗看,邁入1萬美元門檻後,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重心一般由經濟發展為主轉向社會發展為主。“政府應當進一步解決居民在健康、養老、社保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放棄唯GDP增長的發展理念,更加注重民生。”
彭澎説,此外,政府還應該注意化解收入差距擴大等社會風險。
據新華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