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功回收“沉睡”時間最長海底地震儀
- 發佈時間:2015-02-06 01:29:4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2月5日電 (記者陳瑜)記者5日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4日,我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成功回收兩年前在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域布放的一套海底地震儀(OBS),這是我國回收的“沉睡”時間最長的海底地震儀。該儀器記錄了6個月時長的全球“心跳”——地震。
海底地震儀由地震計、記錄儀和釋放器3部分組成,其中地震計負責將接收到的地震波轉化為電子信號,記錄儀對電子信號進行採集和存儲。科研人員通過釋放器將海底地震儀回收後,可從記錄儀中讀取相關數據。
“有點像地震臺站,只不過與大家平時了解的不同,是把地震監測設備放在了海底。”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鄭彥鵬曾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開展這項工作有助於了解南極海域深部地質結構特徵及其構造演化,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所獲取的數據,將大大提升我國在南極海域地球物理調查技術方面的國際影響力。
因為遠離城市喧囂,南極具有最安靜的背景環境,即使最微小的地震波也能捕捉到。但鄭彥鵬説,雖然地球物理調查手段是獲知南極冰蓋下地質狀況和資源分佈的最有效途徑,但因南極特有的低溫、複雜地質環境,我國還缺少開展相關調查的技術手段和裝備。
目前我國南極科考的週期是每年一次,頭一年投放設備,得等來年才能回收,此次回收的海底地震儀是我國在第29次南極考察期間布放的。第30次南極考察期間,中山站附近海域冰情嚴重,無法開展回收作業。此次回收的海底地震儀因此在南極海底“沉睡”了兩年。
據了解,海底地震儀設備要保持運作,首先必須要儲備足夠的“糧食”——電源,此外應具備特殊“本領”——耐低溫、耐壓、抗腐蝕。
此次回收的這套海底地震儀記錄的數據將被帶回國內做進一步研究,以助於了解南極海域深部地質構造及其演化情況。本次南極考察計劃在該海域回收6套海底地震儀,其中5套為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時布放、1套為第30次南極考察時布放。
此前,我國曾在第28次南極考察期間成功布放過兩套海底地震儀,並於兩個月後成功回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