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極科考如何實現健康安全零容忍?

  • 發佈時間:2014-08-15 07:52: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編小語

  南極和月球哪個更近?一個難睹真相,一個卻可以眼望著遙想。在南極的科學考察是挑戰極限與探求科學兩個人類特有精神的結合,如何既求知又在嚴酷環境下生存好,這本身成為一個考驗人類智慧的課題。與想像的不同,對抗極端環境的醫療設備並不高精尖,而嚴謹,進而嚴謹到不留一絲縫隙,卻是事故“零”畫圓畫滿的保障。夜晝無分、不毛之地,非常態環境下的探索承載了雙重科學的精神。

  南極區域儲存的巨量資源是地球最大資源後備庫之一。提高在南極大陸實質性的存在能力,關鍵的一點是提高在南極作業和健康的保障水準。

  中國需要掌握世界一流的南極安全作業和醫療保健技術,以保障中國未來對南極資源的了解與應用。這如何做到?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南極考察醫療保健項目負責人、南昌大學教授余萬霰。

  令人稱奇的“零”死亡記錄

  南極是特殊自然環境,人類在南極越冬(生活一年以上)開展科考活動快半個世紀,隊員死亡經常發生,包括美國在內的科技大國都難以倖免。其原因無非是突發重大疾病、暴風雪、作業事故等。

  中國在南極考察已滿30年,卻保持了一個讓世界驚奇的記錄,那就是現場“零”死亡,尤其是近七、八年都沒有一個隊員在南極突發重大疾病。

  從2007起,中國南極考察站醫療保健任務基本由南昌大學承擔,余萬霰一直負責這項工作,他不但設計了中國南極考察越冬醫療保健計劃、還負責了每年的南極醫生選派和特殊培訓等工作,並開展多項南極作業安全與健康保健技術研究。

  余萬霰坦言,中國南極考察站醫療設置並不先進,甚至落後,但醫療保健理念與國外不同,重在預防,中國有一整套嚴密的南極考察隊員疾病預防計劃,包括體檢把關、應用中醫保健和現場預防等,使得重大疾病在南極考察隊員身上“無法發作出來”。例如,當發現一位南極考察隊員血壓偏高,保健就會進行嚴密的監控和生活干預。而很多國外在南極死亡的越冬的隊員原因是突發心臟病、腦溢血等重大疾病。余萬霰説,這充分説明中國已經具備獨創研發世界一流南極作業安全和醫療保健技術的能力。

  用安全監控代替安全制度

  雖然每個危險行業都有嚴謹的安全制度,但難以控制事故的發生。因為每一項危險作業都存在大量隱藏的危險因素,多個危險因素在“組合運作中失調”,事故就會發生,從理論上講,安全制度無法控制事故“零”發生。

  相較安全制度的靜態,安全監控則是通過研究將其所以可能存在危險因素系統而一個不漏的篩查出來,輸入系統組合的監控程式,在作業中進行動態的程式監控。余萬霰通過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期間的系統研究,完成了《為中國考察作業安全與隊員健康建立監控程式可行性現場考察報告》,致力於促使我國在南極作業在逐步進入更安全的科學監控中,從而繼續保持中國在南極作業安全的世界領先水準。

  重大疾病特殊預防醫學技術

  南極大陸與世隔絕,只有極少人在那裏長期生活,不可能配置人類聚居區那樣的醫療設置,在南極突發重大疾病的死亡幾率非常大,因此,需要研究重大疾病在南極“無法發作”的特殊預防醫學技術。

  從預防醫學專家的角度,余萬霰介紹,按照現特殊預防醫學技術水準,控制重大疾病在一個時段“無法突發”完全可做到,而南極考察隊員在南極生活最多則達一年半。

  南極保健醫生在隊伍出發前,需要根據自行編制的南極考察隊員體檢標準,採用流行病學技術對隊員體檢資料進行嚴謹分析,細緻篩查可能發生疾病的危險傾向,科學做好一級預防。

  余萬霰透露,我國最拿手的是南極“臨床與預防合體”技術,醫生一旦給隊員看病,該病號就會進入按照疾病病理規律設計預防程式,不但要監控用藥,還要進行專業性生活干預等等,重大疾病就這樣被“遏制”在萌芽中。

  為了國家戰略需要,我國將逐步延長隊員在南極的生活期,而我國科學家所掌握的南極特殊預防醫學技術將會越來越先進,甚至逐步掌握異於國外的關鍵技術,為此,我國有能力持續保持無一隊員在南極突發重大疾病的成績,創造世界一流的南極預防醫學水準。

  晝夜生物鐘控制與營養保障

  南極只有冬夏二季,夏季時間特別長以致出現極晝(無黑夜),冬季時間特別長以致出現極夜(無白天),人類在這個環境中長期生活,健康睡眠有一定困難。

  據了解,余萬霰團隊幾年前就開始了南極生物鐘研究,並成功地在中國南極考察隊員身上檢測併發現了生物鐘基因變化規律,從而研製了一套應對南極極晝極夜的生物鐘保健方法。例如在極晝,隊員到了淩晨4點後才能入睡,保健醫生請他填寫一份《睡眠與覺醒對應量表》,通過國內專家分析,為他提供作息調整時間,不久就能恢復正常生物鐘。

  南極不自産食物,食品完全是從外面供給,在特殊環境裏,營養及食品供給是一個重要科學問題,經過多年研究,目前我國已編制完成《南極考察隊員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

  身為《標準》的第一起草人,余萬霰介紹,這套標準不但可以保證越冬隊員的蝸居生活不發胖,還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野外隊員的大體力消耗。同時通過對數千種食品營養成分進行篩檢分析,確定了一個南極食品清單,從而保證不但吃好,更要吃出健康。

  南極食品供給是世界上最遠食品供給,如何配置大量而營養齊全的食物來保證生活在地球最遠的一群人健康是一項系統而複雜技術,關鍵是還需要進行世界最遠距離的食品運輸,我國的這項工作的完成有戰略意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