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發力再寬鬆 激發貨幣競貶

  • 發佈時間:2015-02-06 00:31: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邁入新年僅一月有餘,全球多家央行相繼開啟貨幣寬鬆模式,印度、瑞士、加拿大、新加坡等10多個央行實施降息和其他寬鬆政策,歐洲央行更是啟動了全面量化寬鬆(QE)。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明、各國通縮風險日益升溫之際,未來將有更多央行加入寬鬆陣營,全球貨幣大戰一觸即發。

  寬鬆浪潮席捲全球

  澳大利亞央行3日宣佈,為提振經濟、刺激商業活動和家庭支出,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2.25%。這是澳央行自2013年8月以來首次降息。澳大利亞央行行長史蒂文斯當天在聲明中表示,鋻於近期資訊和更新的預測數據,董事會判定做出降息的決定是適宜的。

  這是近期多家央行放寬貨幣政策行動中的最新一起。上個月,歐洲央行宣佈歐元區逾1萬億歐元規模資産購買計劃(量化寬鬆),計劃自今年3月至明年9月期間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政府與私人債券,以應對區域內持續的通縮壓力並促進經濟復蘇。這一決定標誌著歐洲央行正式開啟了全面的量化寬鬆。

  與外界預期已久的歐洲央行政策行動不同,多個經濟體央行採取了出乎市場預料的寬鬆措施——

  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佈放棄歐元對瑞郎1.20的匯率限制,同時下調基準利率至-0.75%。

  1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史以來第二次在非常規日程會議上宣佈降低新加坡元匯率政策的斜率,以放緩新加坡元對所有主要貨幣匯率的升值速度。

  1月30日,俄羅斯央行意外宣佈大幅降息200個基點至15%。

  丹麥央行更是在兩周內三次降息,以維持丹麥克朗和歐元之間的固定匯率。

  除此之外,印度、埃及、秘魯、土耳其、加拿大等國央行上個月也先後不同幅度下調利率。目前來看,實施貨幣寬鬆的經濟體已遍及歐、美、亞、非、大洋等各洲,新一輪寬鬆潮正在全球範圍內掀起。

  分析普遍認為,近期全球央行紛紛放寬貨幣政策,受到了多個共同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屬全球經濟動能不足,增長前景趨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20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5年和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分別下調0.3個百分點至3.5%和3.7%;除美國外,主要經濟體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均遭下調。

  另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引發了通脹緊縮的擔憂。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已累計下跌超過50%,並帶動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全面下行。不少分析師認為,低油價將利好全球經濟,但另一方面,油價下跌推動全球通脹預期走低,加劇通縮風險。目前,包括歐洲、日本在內的許多經濟體都面臨嚴峻的通縮威脅,這可能帶來更大的經濟風險,並導致增長前景進一步走弱。

  有分析稱,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競相寬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顯現。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日前表示,負利率將變得愈發普遍,這是實體經濟的強烈呼籲。市場研究機構普遍預計,2月份還會有一些國家央行接過降息接力棒。

  全球資本市場或迎變局

  隨著各大央行放鬆貨幣政策,國際金融市場愈發波動劇烈。很多國家的貨幣紛紛開啟競爭性貶值進程,貨幣戰愈演愈烈。

  受歐洲央行啟動量化寬鬆的影響,歐元兌美元一度跌至11年來最低水準。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自去年5月歐洲央行開始放寬貨幣政策以來,投資者開始陸陸續續拋售歐元。與去年5月8日創下的2014年最高點1.3995美元相比,歐元對美元目前已累計下滑近20%。德意志銀行1月13日發佈研究報告,將歐元對美元在2015、2016和2017年底的目標匯率分別由此前預計的1.15、1.05和0.95分別下調至1.10、1.00和0.90。

  澳大利亞央行降息的消息讓澳元兌美元匯率在3日盤中交易中一度重挫逾2%。澳元自去年9月開始走低,現已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位,澳元兌美元累計下跌約17%。瑞穗銀行分析師稱,澳元價值仍被高估9%,預計未來還將進一步下跌。

  新興市場貨幣也遭受了較大衝擊。墨西哥比索和巴西雷亞爾匯率在1月30日雙雙重挫,其中墨西哥比索兌美元匯率跌至2009年3月以來新低,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也跌至近10年來新低。同日,在俄羅斯央行宣佈大幅降息後,美元兌盧布匯率升破71關口,創下自去年12月18日以來最高水準。

  寬鬆政策導致貨幣貶值,有利於提振各國商品出口、推升進口價格以維護本地製造商利益,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對拉動本國經濟增長有所助益。全球流動性的增加也在短期內有望推動股市上漲。但另一方面,形成競爭性貶值格局,令各國貨幣的貶值效應相互抵消,進而降低刺激出口的效果。此外,隨著各國央行貨幣寬鬆的流動性溢出效應逐漸顯現,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可能進一步推升各經濟體經濟風險。

  在多數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之時,美聯儲加息預期則持續強烈。美國整體經濟表現向好,令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啟動加息週期。貨幣政策的分化將導致美元升值預期進一步強化,未來將有大量資金涌入美元資産。對除美國之外的經濟體而言,本幣資産吸引力的減弱將加劇資本外逃,將導致金融環境緊張,資本市場陷入波動,甚至拖累經濟增長。

  全球流動性氾濫也加劇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大量廉價資金的涌入將製造資産價格泡沫,令實體經濟面臨更大挑戰。瑞銀首席經濟學家阿特·卡西指出,全球貨幣大戰註定是一場誰都會輸的戰爭,極低的借貸成本將讓央行喪失控制能力,從而進一步扭曲金融市場。

  還有分析指出,主要發達經濟體競相推動本幣貶值,可能在市場上形成“以鄰為壑”的政策預期,進而誘發更多貿易保護政策出臺。這將令全球經濟復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甚至進一步惡化當前的低迷態勢。

  美國財經媒體《巴倫週刊》也指出,各國央行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措施可能增加經濟衰退和通縮的風險,正如上世紀30年各國競爭性貶值造成的後果一樣。彼時,發達國家試圖犧牲對方的利益從而令自身擺脫經濟蕭條。報道指出,儘管當前全球流動性已是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的兩倍,但全球經濟增長依然讓人失望。另外,靠發債籌資帶來的生産力擴張已超過消費者需求,而債務飆升可能加劇全球通縮風險。

  新興經濟體挑戰增加

  在全球開啟新一輪貨幣寬鬆的背景下,為應對油價下跌、其他經濟體貨幣貶值給本國出口帶來衝擊等風險,俄羅斯、印度、秘魯等新興經濟體已被迫加入降息行列。2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也宣佈自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開啟了寬鬆週期。市場研究機構測算普遍認為,此次降準操作將釋放7000億元左右基礎貨幣。

  然而,新興市場經濟體仍然面臨極大的經濟挑戰。有分析人士表示,以歐洲為代表的資本外溢效應會加劇全球資本流動風險,可能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帶來衝擊。據美國國際金融協會的報告顯示,預計2015年新興市場資本流入規模將連續第二年下滑,降至1.06萬億美元,低於2014年的1.1萬億美元。法興銀行公佈的一項對機構投資者和對衝基金的調查則顯示,未來3個月,新興市場貨幣將是最不受歡迎的資産類別。

  實施貨幣寬鬆造成的本幣貶值也將推升新興市場的經濟風險,包括加劇資本外逃。根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的最新預測,2015年俄羅斯資本外流規模將達1150億美元,高於去年12月份預測的900億美元。另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去年國際投資者向印度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投資金額達到創紀錄的403.2億美元,而截至今年1月下旬這一投資金額僅為22億美元。

  貨幣貶值還可能加劇部分國家通脹高企的問題。儘管全球主要經濟體面臨通縮風險,但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通脹水準仍然居高不下。巴西中央銀行2日公佈的《焦點調查》報告顯示,金融市場分析師預測今年巴西通脹率將突破7%,將創11年來最高水準。俄羅斯經濟發展部日前稱,該國通脹率在2015年的峰值可能達到15%到17%。在此背景下,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將導致這些國家進口産品和使用進口原料加工的本國産品價格上漲,進而推升其通脹水準。

  此外,貨幣貶值還將加大新興市場違約風險。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跨國銀行對新興經濟體的跨境貸款持續增加,總額已達3.1萬億美元,其中大多數是美元債。這意味著如果新興市場本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將導致企業信用下滑,進而加劇金融環境緊張態勢。

  印度央行行長拉詹3日表示,目前全球已處於競爭性貶值時期,各國都在採取“以鄰為壑”的政策,這種趨勢可能給新興經濟體帶來不利,使其成為主要經濟體相互博弈的炮灰。

  應對政策多管齊下

  儘管寬鬆大潮勢不可擋,但短期內難改全球經濟頹勢,甚至可能進一步推升經濟風險。對此,經濟學家普遍表示,單靠非常規的貨幣寬鬆難以使經濟達到健康狀態,還需配合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等所有措施。

  英國《衛報》刊登美國凱恩斯派經濟學家魯裏埃爾·魯比尼的文章稱,金融危機以來積累了大量公私債務,經濟正經歷痛苦的去杠桿化過程。另一方面,全球正面臨供應過多而需求過少的狀況。因此,儘管各國央行採取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但持續的反通脹甚至是通縮壓力仍然存在。魯比尼稱,單純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只是將通縮和經濟衰退轉嫁給其他經濟體,要想讓貨幣刺激措施行之有效,還需配合實施臨時性的財政刺激性措施。目前,歐元區、英國、美國和日本都在實施不同程度的財政緊縮以及整頓措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也指出,應對當前全球供需不平衡局面的解決方法之一是加大對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公共投資,而這一點在除中國以外的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不是缺失就是有所減弱。

  結構性改革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必要措施。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日前呼籲,歐元區各國應加快結構性改革,否則歐洲央行的資産購買方案將不會對經濟增長産生持久的影響。

  另外,許多新興經濟體面臨多重內部問題,比如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放緩、通脹高企以及財政和經常賬戶赤字龐大等,也應繼續實施結構性改革。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認為,如果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能夠推進各自的結構性改革,借助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帶來的好處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強化自身發展與世界經濟再平衡的前景。

  分析人士指出,為刺激經濟增長、推進金融市場發展,應採取所有政策工具組合,尤其是對一些資本外逃現象嚴重的國家,適度審慎的資本管制也不失為一個有效選擇。

  此外,國際間的政策交流與協作也應進一步加強。全球開啟貨幣寬鬆新週期給後危機時代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帶來了新的變數,而漸行漸近的美聯儲加息時點也可能給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未來,為了加快世界經濟復蘇進程和抵禦各類經濟風險,歐元區、美國、中國、日本和英國等主要經濟體未來在貨幣與財政政策方面的協作將變得更為重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