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方15萬億元助推轉型升級

  • 發佈時間:2015-02-05 05:31:1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全國省級“兩會”的召開,各地方政府2015年投資規劃陸續出臺。南方日報記者梳理後發現,在已經出臺的14個省份投資計劃中,投資總額總計超過15萬億元,這已經超過去年全國財政收入的總額。

  2月2日四川推出總投資近3萬億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這是今年以來第14個發佈2015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的省份。此前,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都公佈了上萬億元投資計劃,安徽、寧夏、貴州、廣西、新疆、雲南、江蘇、浙江等省、區今年投資也達數千億元。

  專家表示,地方政府在投資規劃中,基建、環保、民生仍是重點,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産業轉型升級領域的投資是值得欣喜的亮點。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王騰騰

  熱點

  “一帶一路”規劃普遍受捧

  “穩增長”仍然是今年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目標,但是壓力不容小覷。受房地産市場萎縮的影響,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幅度連創新低,以往地方政府拉動經濟增長的籌碼大打折扣。

  去年以來,“一帶一路”的規劃受到了各省份的追捧,特別是中西部省份對此極為看中。國家發改委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認為西部省份在基建方面的大力投資也與此有關。數據顯示,廣西今年重點項目投資200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984億,佔比最大,其次為民生及社會管理、生態環保;新疆計劃投資3000多億元,用於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項目建設;雲南今年將重點督查20項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1371億元。其中,鐵路、公路、機場等項目投資731億元,佔比超過一半。青海今年將圍繞構建交通、能源、水利、資訊、生態五大支撐體系,持續謀劃開工建設一批大項目。這幾個省份都處於“一帶一路”規劃中的省份。

  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員徐逢賢認為,“一帶一路”在帶來貿易便利的同時,確實刺激了地方政府對於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熱情,“‘一路’直通歐洲,‘一帶’直通東南亞,所以這兩條經濟帶上的地區可能獲得的經濟發展機會是巨大的,包括貿易、能源等各種便利。”

  除去對於基建投資熱情明顯高漲的西部地區,其他省份也不遑多讓。根據媒體報道,較早公佈數據的湖南、福建都是大力投資基建。1月14日召開的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傳出消息,湖南省今年將推進“511”重點投資計劃,總投資1萬億元。1月15日,福建省政府透露,2015年省重點項目名單已確定,共490個,總投資30435億元。

  隨後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不少省份也都明確提出了今年重點項目投資情況。根據河南省發改委1月28日向河南省“兩會”提交的報告,河南省2015年計劃總投資3.57萬億,其中8000個重大項目計劃完成投資1.5萬億。而浙江省發改委向該省“兩會”提交的報告指出,年度推進省“411”重大項目960個左右,計劃投資7200億元左右。此外,其他已經公佈數據省份的計劃投資規模也從2000億元至8000億元不等。

  新潮

  戰略新興産業引地方投資矚目

  根據媒體報道,四川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中産業類投資依然是“重頭戲”,項目數達281個,佔總量的56.2%。其中,圍繞轉型升級安排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74個,年度計劃投資312億元。

  在浙江省今年重點項目投資中,産業轉型升級類投資超過2000億元,與基礎設施完善類投資相持平。湖北今年提出要確保完成投資2.9萬億元以上,重點投向高端製造、高新技術産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環保、基礎設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等。

  另外,有的省份還將重點項目投資直接對準戰略性新興産業。貴州表示,今年將積極培育壯大五大新興産業並完成投資4600億元。包括電子資訊産業、醫藥養生産業、現代山地高效農業、農産品加工業、文化旅遊業、新型建築建材業。

  在北京的投資規劃中,提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是適應新常態、落實新定位、邁向新目標的核心任務。要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太、高端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

  作為在全國環境最差城市中佔有6席的河北省,其發展戰略新興産業的決心也很明顯。從1月30日公示的2015年河北省重點項目名單來看,河北也是主打戰略新興産業,尤其是製造業。

  專家表示,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的基調是積極財政政策,但地方政府這一塊很困難,43號文之後地方政府融資渠道被大大壓縮,而且多家機構預測2015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將會銳減,這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

  “依靠土地財政的局面將會改變,但是這一塊的資金來源還會是佔比比較大,只是不如以往規模那麼大。”肖金成表示。

  徐逢賢認為,地方政府要拓寬融資渠道,才能擔負起現在的投資量,“15萬億的投資水準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國財政總收入,這還只是全國14個省份的數量。”

  而PPP的模式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追捧,將民間資本納入到了地方政府的融資範圍。而且已經有不少省份將其採用。浙江省發改委在部署其在“411”重大項目建設行動計劃時強調,“更加重視投融資體制改革,更加重視民間投資主體作用。”

  湖南省發改委主任謝建輝在解析該省“1萬億的投資計劃錢從哪來”時指出,資金來源重點是通過改革創新,一個是改革投資審批制度,二是創新投融資模式,核心是引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的投入。

  ■連線

  國家發改委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

  投資戰略新興産業

  要遵循市場規律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經濟新常態,地方政府投資的主要方向仍然不會脫離以往的軌道。”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員徐逢賢説,從這14省份狀況來看,基建、民生、環保仍然是佔大頭,其中交通、能源、農林水利、資訊等在基礎設施建設中佔據絕對比例。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來,西部省份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明顯高於東部省份,一方面是因為西部地區本身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比較落後,比如説四川對高鐵的投資。”國家發改委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説。

  “可以看出交通、能源、水利等還是佔據主要地位。民生投資仍然保持平穩。環保投資可能是近些年來逐漸增多,大家對於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大。”肖金成説。

  “我們的經濟結構正在轉型期,地方上更要注重轉型升級,要不然沒有出路,也就不符合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徐逢賢説。綜觀已經公佈的14省份數據來看,地方政府也應是領略到了“新常態”下調結構、穩增長的要義,在投資結構中,不少省份大力投資戰略新興産業,促進當地經濟轉型升級。

  “地方政府都在做出這方面的規劃,推動這些産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也就是我們要放棄以往那種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肖金成説。

  他認為,地方政府在規劃投資戰略新興産業的時候,還是要依靠市場的力量,跟著市場的需求走,“雖然希望這些産業能加快發展,但不能是政府想讓哪些産業發展就讓哪些産業發展,在規劃上要做好,落實的時候要遵循市場規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