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藍天下的“鄉愁”
- 發佈時間:2015-02-04 10:29:3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吳植許祖華
環保部近日發佈了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和直轄市、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空氣品質狀況,與2013年相比,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總體改善,讓人們增添更多關注和期許。
百姓感受:家鄉的藍天變多了?
“儘管從數據看空氣品質‘有所改善’,但群眾體感依舊沒有明顯改變。細細算來,也就是相當於每個月少了一天‘重污染’日,這些‘小波動’可以看做是‘天幫忙’。對京津冀而言,每月達標天數僅約13天,大部分時間是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位環保人士説。
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大氣十條”後,儘管各省區市負責人無不立下“軍令狀”,基層政府也是紛紛“表決心”,落實文件如雨後春筍,但終究欠賬多,包袱重。
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指出,發達國家的大氣污染呈現明顯“階段性特徵”,即工業排放、城鎮化、機動車文明相繼發展,歷程200年之久;在中國,上述階段壓縮在短短三四十年間,高速發展導致不同污染源疊加的“複合型污染”,多次大範圍、持續性、高濃度霧霾頻繁波及中東部地區、甚至包括部分西部地區。
記憶中藍天:明顯見效“比較難”
“毫無疑問,霧霾的發生和排放有關。”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田一平説,目前武漢市PM2.5四大污染源依次是:冶金燃煤、機動車尾氣、二次源污染和秸稈等生物質燃燒,貢獻率分別為26.1%、24.4%、14.9%和12.7%。
田一平説,從這些數據來看,治理霧霾要求我們要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加大淘汰落後産能力度,提高汽車油品品質,淘汰黃標車,禁止焚燒秸稈等多措並舉。政府要主導,全社會也都應行動起來。但治理起來會有一個過程,要想很快見到明顯成效可能比較難。
揚塵、燃煤、機動車尾氣以及周邊地區污染的影響,是西安霧霾形成的四大原因。2014年,西安市開展“治污減霾·保衛藍天”行動,全年投入財政資金31.3億元,共拆除燃煤鍋爐480台,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4.2萬輛,對3.4萬戶居民實施清潔能源改造,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實現常態化,全市優良天數超出省考指標71天,群眾滿意度較上年提高17.7個百分點。
積跬步:戮力同心守護家鄉“藍”
過去的2014年,“聯防聯控”在京津冀晉魯蒙穩步推進。對於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説,現行的環境管理制度難以突破屬地管理模式,經濟發展不均衡,各地在環境保護上的意願和資金投入以及環境管理水準和環境污染控製程度也差異較大,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有效機制尚未建立,亟待通過立法來確立這一機制。
業內人士認為,若要實現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首先是各省區市在全面完成污染治理、淘汰高污染落後産能、削減燃煤、防治揮發性有機物等措施的基礎上,再共同開展具有共識的聯防聯控工作。
本月1日,湖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從今年5月1日起,湖北省行政區域內全面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並推進其綜合利用。這是我國第一次由省級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類似決定。
“碰到霧霾天,每個人都在抱怨。可天氣一好,大家就都開著私家車出遊,把道路擠得水泄不通,空氣裏瀰漫著廢氣的味道。這可怎麼行?”武漢市民劉可説,治理霧霾,每個人都有責任。
據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