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佩克減産可能性小 “頁巖革命”不足以改變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2-04 07:27: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頁巖革命”尚不足以改變已有的原油格局,這也意味著歐佩克有足夠的信心可以將頁巖油企業淘汰出局。從去年7月以來,伴隨利比亞恢復原油出口,國際油價已經跌逾50%,可謂“熊冠寰宇”。雖如此,歐佩克仍然不可能減産罷休。

  2014年,對於所有産油國而言,是令人銘記的一年。歐佩克國家之所以要將“價格戰”打到底,並非置自身利益與不顧,而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市場份額不受威脅。

  歐佩克現有12個成員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和委內瑞拉。在這次“價格戰”中,衝鋒陷陣者是沙烏地阿拉伯。作為中東地區最大的産油國,沙特目前主動減産概率更是小之又小。頁巖油對全球原油市場的影響類似上世紀北海油田開發。當時,沙特採取減少産量以維持高價的策略,最終深受其害。

  很顯然,這一次沙特的策略明顯與前一次相反,其之所以打響“價格戰”,目的顯而易見:只要國際油價跌到一定水準,産油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産商就會被迫減産,甚至退出市場。

  從歷史上來看,頁巖油的出現與上世紀北海油田開發對於全球油市的影響十分相似。上世紀70年代中前期,北海油田開始出産原油。此後幾年,經過大規模開發,北海原油産量迅速激增。

  1975年至1985年的短短十年間,主要出産國英國的原油産量已從1萬桶/日暴增至270萬桶/日。而沙特為了維持原油價格,不斷降低本國産量,到1985年其産量已由最高峰的1000萬桶/日縮水至300萬桶/日。眼見市場份額不斷下滑,雖然油價得以維持高位,但自己反而成了高油價最大的犧牲者。1985年12月,沙特宣佈了重獲原油市場份額的意圖,油價隨即開始下跌,從1985年11月巔峰時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油價暴跌的後果令當時生産成本最高的美國原油生産企業接連破産。

  沙特此次如此應對的根本原因在於頁巖革命令美國原油産量大幅增加,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前幾年,由於利比亞戰爭以及伊拉克産能尚處在恢復過程中,頁巖油對於全球原油市場的影響並未體現。不過,去年7月初利比亞政府恢復原油出口後,該國原油産量迅速從7月初的20多萬桶/日激增至9月末的90萬桶/日,徹底打破了之前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

  目前來看,儘管國際油價暴跌,但暫時並未嚴重影響頁巖油産量。未來若紐約布倫特(BRENT)油價跌破40美元/桶,部分頁巖油企業將出現破産。數據顯示,去年10月新井開採許可環比大減15%,預計2015年年中美國原油産量增速將開始放緩。因此,為了消除美國頁巖油這個新興石油供應源的威脅,以沙特為首的OPEC産油國暫時還不會主動減産,以便保住其主導全球石油市場的地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