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留住美麗鄉愁

  • 發佈時間:2015-02-03 09:11:1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信陽鎮李樓村村頭,一棵距今1200多年的唐代棗樹,冬日裏吸引著不少人前來參觀。2014年,在國家財政支援下,信陽鎮實施鄉村連片治理項目,在李樓村及周邊村莊修建了4條總長為3600米的聯村公路,建設了一個百棗園,對唐棗及附近40多個棗樹品種加以保護,同時對周邊環境進行了綠化、亮化和美化。

  “鄉村連片治理工作的開展,把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與建設美麗鄉村結合起來,與推進鄉村文明和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結合起來,與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結合起來,形成構建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的創新成果。”信陽鎮黨委書記丁衛衛對記者説。

  記者從濱州市財政局獲悉,2014年,在中央及山東省財政的支援下,濱州市落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各項惠民政策,用於改變鄉村面貌,資金總投入106799萬元。在此基礎上,該市按照群眾基礎、經濟條件、自然稟賦、産業優勢、人文特點等因素差異,選擇濱城區三河湖鎮、惠民縣皂戶李鎮、陽信縣信城街道、無棣縣信陽鎮、濱州高新區青田街道等5個鄉鎮(街道),作為省級鄉村連片治理試點項目,各級財政投入獎補資金9389萬元。項目區52個村莊通過集中連片治理,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麗鄉村。

  一村一品,傳承歷史文化有了載體

  2014年,信陽鎮列入省級鄉村連片治理試點以來,依靠中央及省市縣財政安排的1500余萬元財政獎補資金,通過企業贊助、吸引民間資本注入等方式,整合鎮級財力200余萬元,使鄉村連片治理項目建設資金達到1763.76萬元。

  一年來,該鎮在抓好鄉村道路、水利硬體建設的同時,充分考慮歷史文化因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則,發掘各村的人文背景和文化亮點,打造精品工程。其中,盤河村以海瓷藝術為載體,打造了以“孝德”為主題的文化;小牛村弘揚了以“和諧社會、農村新貌”為內容的鄉村文明文化;宣家村對宣紙製造工藝進行了充分發掘和保護;南張村經營從民國開始幾代人賴以生存的五金、調料,開始了“美麗崛起”;如意村(靴臉莊)重點在信陽古城墻文化上加大修繕和保護力度;李樓村以唐棗樹為中心,精心打造了涵蓋無棣縣所有棗樹種類的百棗園。如今,信陽鎮古城、遺跡完好,千年唐棗樹枝繁葉茂,漢韻唐風美景美不勝收。

  一湖連四村,河湖美景醉人心

  “過去到鄰村買饅頭,由於塵土飛揚,蚊蠅肆虐,白饅頭帶到家之後變成了黑饅頭。這次通過鄉村連片治理,不光是修了路,街道整齊了,人心也齊了,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啊。”在濱州市高新區青田街道霍家村,村黨支部書記霍維梅感慨地説。

  2014年,在省市財政支援下,青田街道投資1800多萬元,對霍家、藥丸、高東、高西等10余個村進行了集中連片治理,新修了15公里村內道路,種植了15.2萬株苗木,安裝了198盞路燈,建設了10處文化大院和10處文化廣場。特別是霍家、藥丸、高東、高西4個村相鄰處有一爛泥塘,過去經常因權屬不清發生糾紛,衛生狀況堪憂。在這次治理中,對爛泥塘進行清淤改造,建成4個村共用的“鄉村中央公園”,佔地面積30余畝。公園建成之後,將黃河引水渠裏的清水引過來,形成一片美麗的湖光水色。從此,4個村的村民在此休閒、娛樂,和諧相處。街道黨委適時推出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活動,在村裏文化墻公佈。崇德向善、守望相助蔚然成風。

  濱城區三河湖鎮是因徒駭河、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匯而成,省道永莘路貫湖而過。2014年,三河湖鎮的陳家、河西孫、河西董等10個村實施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投資2476萬元,各級財政投資1500萬元,新修連村路18.88公里,村內瀝青路13.36公里,項目惠及1348戶、4790人。

  三河湖鎮鎮長韓雲勇對記者介紹説,通過鄉村連片治理,項目區在佈局上實現了“七個一”,即一條宣傳文化街、一個健身廣場、一個文化大院、一組垃圾集中存放轉机站、一支垃圾收集隊伍、一條致富發展路子、一套運作管護機制。如今,整治後的三河湖風景怡人。泛舟湖上,河流渺渺清無際、一派清流接海灣。湖區兩岸的王立平村、朱口村等通過開辦農家樂、民俗遊等活動,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三河湖鎮已成為全國重點鎮和聞名遐邇的風景區。

  路通心通政通,增産增收夢成真

  惠民縣皂戶李鎮是一個以食用菌、苗木為支柱産業的特色農業鎮,群眾對改善村內道路、水利設施需求迫切。2014年,該鎮列為山東省鄉村連片治理試點鎮,省市縣財政綜合獎補1600萬元,村民積極籌資籌勞83.21萬元,村集體投入39.58萬元,社會慷慨捐助373.78萬元,為該鎮袁家廟、石廟、歇馬亭等10個村莊修路15公里,為群眾運送樹苗、食用菌提供了便利,實現了貨暢其流。其中,石廟村共有64戶、260人,570畝土地,去年靠賣樹苗每人平均增收8000元。村黨支部書記趙振猛深有感觸:“依靠國家財政的支援,上級幫村裏築起了致富路,樹苗成了‘搖錢樹’。”

  除了道路暢通之外,他們還在項目區傾力打造了一批精緻村落,新建10個健身廣場,種植30700株各類喬灌木,增設165個垃圾箱,製作文化墻項目12個,清理草堆糞堆3700多處。

  2014年,皂戶李鎮成功入選“好客山東最美村鎮”,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風景線初露端倪。

  科學施政,確保有限獎補資金髮揮最佳效益

  濱州市財政局副局長景學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鄉村連片治理工作中,他們在尊重歷史、不搞大拆大建的基礎上,堅持以村民自願為前提,以財政獎補政策為導向,以一事一議定項目,以群眾滿意度為尺規,選取群眾最迫切、反映最強烈、利益最直接的公益事業為切入點,把資金用到恰當處。為了用好用活獎補資金,市財政部門以“四兩撥千斤”的思路,著力在聚財上下功夫。一是確保國家下撥的獎補資金足額到位。市財政明確規定,凡是鄉村連片治理資金,實行“一個漏斗”下撥,把資金限時撥付到基層,確保項目正常開工。二是市縣鄉財政挖掘內部潛力,把有關惠農資金整合,集中向項目投放。三是按照群眾自願、自主捐款的原則,鼓勵企業家和群眾捐資興建村級公益事業。

  為了加強監管,規範運作,濱州市各級財政著力建好項目庫。凡是列入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的,以縣區為單位,對項目建設前、中、後圖像資料進行集中整理,做到圖像清晰,文字齊全,按要求歸檔。所有鄉村連片治理資金實行縣級報賬,由縣級財政直接監管,確保資金落到項目上,發揮最佳效益。

  為鞏固治理成果,確保村級公益設施發揮長期效益,各縣區立足實際,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將形成的資産劃歸項目議事主體所有。凡治理完成的村由鎮政府出資設置垃圾轉机站,購置垃圾清理車,配置垃圾桶。建立專門的保潔隊伍,搞好日常維護。安排好維護資金,確保項目正常運營。

  如今,在濱州,通過實施鄉村連片治理項目,鎮鄉村道路通暢,文化大院、健身廣場配套,民俗村、歷史文化村風格迥異,環境美、人文美、創業美、和諧美。“見山、見水、憶鄉愁”,成為“美麗濱州”的印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