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關村創客遇上“老乾媽”
- 發佈時間:2015-02-03 07:49: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總説科技改變傳統行業,可是大部分創業者連傳統行業是什麼樣都不知道。”車庫咖啡創始人、中關村創新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蘇菂從2015年起就想做這樣一件事,帶著中關村的創業者看一看傳統行業,創造更多思想碰撞的機會。
今年終於成行,首站定在了貴陽。1月25日,“創業文化中國行貴陽站”在貴陽新三線咖啡吧正式啟動,從北京中關村來的20多家初創企業創始人走訪了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航宇科技有限公司等數家企業。該活動由中關村創新發展文化促進會發起,貴陽市人民政府主辦。
5天的行程下來,中關村的創業者眼界大開,了解了貴州傳統行業的現狀,發現了市場和合作的機會。神州頭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肖俊麗説:“我們天天看著小米這樣的公司,覺得自己懂很多,以為網際網路就是全世界,走訪了這些傳統行業之後,才知道原來那只是冰山一角。”
一個雙方都難得見面的機會
無論是傳説“永不上市”的老乾媽,還是在冷門城市創業的網際網路企業,或是神秘的軍工企業,中關村的創業者都是第一次有機會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在幹什麼。
在人氣最高的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裏,創業者對這家神奇的企業第一次有了具象的感知:一年銷售50億元,每天有220萬瓶老乾媽從這裡走向全世界,油辣料市場佔有率65%,更令他們感慨的是創始人陶碧華至今仍保持踏實實幹的作風。
在看到6300噸巨型液壓機的大鐵錘“咣當”一下子砸在燒熱的鐵上時,每天忙著研究電機的“星谷實驗室”創始人陳拯民看到了自己每天實驗器材的放大版,那些平時只能腦補的東西現在親眼見到了,著實震撼。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061基地的一家公司是全世界少數可以製作高密度高可靠彈性接插件的公司之一,最精細的産品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細節,目前只用軍品和航太應用。馬上有創業者想到這能否應用於智慧硬體,將産品進一步小型化。
貴陽朗瑪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貴州唯一在創業板上市的IT公司,這打破了創業者的印象,網際網路創業難道不應該在超大城市嗎?朗瑪的負責人解釋説,三線城市的人才穩定,當地政策非常支援,更重要的是,企業家一定要找準市場位置。
貴州航宇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説,公司由於涉密原因平時很少接待參訪者,這次是因為“咱們都是做企業的,我把公司的財務和人力資源主管都叫來了,有啥問的隨便交流”。
貴州的企業對創業者們敞開大門,北京的創業者一邊睜大雙眼,一邊發現合作可能。對於雙方來説,這都是很難得的機會。
網際網路時代給了貴陽老茶杯裝新咖啡的機會
此次“創業文化中國行貴陽站”啟動儀式舉行當天正值貴州兩會召開。午休的時間,貴陽市市委書記陳剛趕到新三線咖啡廳,務必要參加這次活動。這種重視程度是來自北京的創業者們沒有想到的。“在新的機遇面前,空間、人才不再是問題,關鍵是有沒有創新創業的氛圍和土壤。網際網路時代給了貴陽這個老茶杯一個裝新咖啡的機會。”陳剛歡迎創業者來貴陽落地。
最興奮的莫過於北京通誠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胡良彩,他開發的“雲暖氣”剛一介紹就被很多貴陽人點讚,冬天濕冷又沒有供暖的貴州正需要它。與普通電熱油汀取暖器相比,“雲暖氣”可以與wifi連接,並有專屬APP手機客戶端,用戶可以將它下載到手機上,通過手機客戶端,可以實現遠端開關操作,控制家中的溫度,也可以隨時了解它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控制。
“雲暖氣”在京東眾籌的數據顯示,訂購人群多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貴州排名第九,是西南訂購最多的省份。“如果實現量産的話,分公司的建立勢在必行。貴陽將是我們西南市場的重要考察地點。”胡良彩在貴州發現了市場。
像胡良彩一樣,很多創業者在參觀走訪之後,都不忘留下聯繫方式,和傳統企業找到了合作可能。尤其是在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座談時,創業者直接向管委會提要求希望和當地哪些企業見面,管委會負責人黃成虹意外地感覺到:“我們是彼此需要的”。
也有創業者立志於革新。一位創業者説,走進很多從事高精尖行業的廠房時,感覺像走進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且不説技術革新,從辦公環境到工作方式像是時間停止了一樣,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陳剛説,去年貴陽啟動大數據産業發展佈局,推動塊數據行動計劃,旨在建成一個全域、全免費、全覆蓋的wifi網路,通過這個網路建成一個城市公共空間的物聯網、人聯網、企聯網。這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創業環境和有希望的創業機遇。
不是政府“擰”在一起,而是雙方從自己的角度交流
出發前,貴陽新三線咖啡吧創始人劉丁對參加者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你們印象中的貴陽是什麼樣的?回收的問卷答案只有三個:老乾媽、窮、遠。來貴州前,創業者們從沒有考慮過三線城市貴陽是自己的選項。
實際路演(創業者在臺上和投資人及其他人介紹自己的項目——編者注)時令劉丁意外的是,小小的咖啡廳被擠爆棚了,每一個路演者下來都被其他人圍住問東問西,這才是他想看到的,“不是政府主導的把公司‘擰’在一起,而是創業者和傳統企業從自己的角度交流。”
蘇菂感觸和貴陽本土的創業者、投資方的交流太少了。
一個貴陽本土創業者曾問他,有人想出30萬元佔股20%合適嗎?這是一個在北京難以想像的“便宜”投資,表明瞭創業者對於市場估值、投資方的不熟悉。
“思想的互相幫助是最重要的。”蘇菂推動此活動的真正目的在於此,通過交流發現本土創業者,幫助他們發展,形成影響力。
對於整個中國來説,如何撬動傳統行業和新興産業的交流和互動一直是各方都在深思的問題。“創業文化中國行”不在於談成多少合作,或是留下了多少人在當地創業,重要的是如何讓新興技術和觀念讓貴州的傳統行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