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對通縮加劇不可顧此失彼

  • 發佈時間:2015-02-03 02:30: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宏觀大勢

  進一步出臺一定的經濟刺激的確有其必要性,但必須是適度可控的,以防止宏觀經濟發生硬著陸為宜,且在經濟刺激的項目選擇上,不能再延續此前的“鐵公基”模式,而應轉向為以民生保障類項目為主。

  我國當前所面臨的通縮壓力,正進一步加劇。2月1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國製造業PMI指數為49.8,創下自2012年9月以來的28個月新低。而昨日公佈的中國1月匯豐製造業PMI終值為49.7,連讀第二個月低於50的榮枯分水嶺。

  短期來看,我國今年1月份PMI指數的下滑,或許可以歸因于春節長假生産企業的季節性減産,但是,PMI指數橫跨兩年多創新低,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這説明相比前幾年,我國宏觀經濟的通縮壓力正在加大,更何況,在構成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的格局,已經充分説明,相比春節長假的季節性因素,真實需求端的大幅下降,才是今年1月份PMI指數創新低的結構性因素,因為,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指數低於臨界點,相比前三個分類指數,對我國未來經濟的通縮壓力更具傳導性。

  其實,感知當下宏觀經濟通縮的壓力,除了PMI指數以外,全社會用電量也能説明問題。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約為-7.5%,我們或可同樣歸因于季節性因素,但是,今年1月全社會用電量出現如此之高的負增長,卻是歷年罕見之事。

  在通縮加劇諸多特徵已經顯見之下,為了避免我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窘境,加大“經濟維穩”的力度似乎是必要的,但是,無論從既往的經驗來看,還是從面對本輪經濟下行已經出臺措施的效果來看,我國當前加大“經濟維穩”的空間均已相對收窄。

  從既往經驗來看,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為了避免對我國經濟形成過大的衝擊,2009年我國隨即出臺了高達4萬億的經濟刺激,但以今日觀之,上一輪大規模經濟刺激的有效期,不僅極其短暫,而且更為致命的是,對我國此後的經濟結構造成了進一步的扭曲,並且堆砌起時至今日更為難解的系統性經濟風險,地方債務的持續高企不下就是明證。

  再從近一年來我國已出臺的“經濟維穩”舉措來看,儘管常規性貨幣寬鬆政策僅表現為一次降息,但是,事實上定向降準已經出臺多次,而且期間頻繁啟動逆回購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僅自去年12月下半月以來,央行就累計向市場投放流動性資金合計高達8550億元。可是,近一年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卻並未取得“經濟維穩”的預期成效,宏觀經濟進一步下行、通縮壓力進一步加劇的跡象,反而越發顯著。

  面對目前通縮壓力的進一步加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進一步出臺一定的經濟刺激的確有其必要性,但必須是適度可控的,以防止宏觀經濟發生硬著陸為宜,且在經濟刺激的項目選擇上,不能再延續此前的“鐵公基”模式,而應轉向為以民生保障類項目為主。

  我們必須認清經濟刺激和深化改革的邏輯關係,而切不可顧此失彼,再度使我國經濟進入刺激扭曲的惡性迴圈,經濟刺激僅是著眼于短期的手段,而深化改革則是激發我國經濟的內生活力,而這才是中長期我國經濟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楊國英(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