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益創業呼喚中國青年

  • 發佈時間:2015-02-03 00:32:0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中國青年報》與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發佈了《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這是國內首份有關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發展的報告。

  據了解,本次青年公益創業調查(下稱調查)自2014年3月開始,對象為全國各高校KAB(Know About Business)體系及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機構推薦的優秀公益創業青年。調查問卷包括“創業青年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公益創業歷程”“公益創業現狀”“對青年進行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4個部分內容,公益創業青年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報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44份。在本次調查過程中,調研報告將公益創業界定為創辦社會企業,即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標,以經營活動為手段的創新創業組織。

  首次厘清公益創業邊界:“自我造血”,解決社會問題,亟待第三方認證

  調查發現,一方面公益創業組織用於利潤分配的比例較少,以公益為導向從事創業活動。44個公益創業組織中不存在利潤分配的公益創業組織有36個,對50%以下的利潤進行分配的公益創業組織有68個,而將多於50%的利潤進行分配的公益創業組織有11個。

  大部分公益創業組織的存在是以社會使命為前提。調查的144個公益創業項目中有119個公益創業組織在章程中明確了社會使命或環境目標。72%的被訪者認為,與傳統的商業企業相比,公益創業組織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數據顯示,有88個公益創業組織實現了“自己造血”,43個公益組織獲得了“企業贊助”方式,收入源於捐款的組織有21個。

  但是,青年公益創業呈現形式多樣、效率不高的特點。在接受調查的公益創業組織中,絕大部分(43%)項目雖然已經啟動,但尚未註冊法人。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規模大部分都在10萬元以下,受訪144家組織中有113個人員規模都在30人以下。

  這表示政府應嚴格明確公益創業的法律責任要求,不能賦予公益創業組織普通商業創業化標準,而應當凸顯其特殊性,更好地幫助公益創業組織履行社會責任,解決社會問題。

  76%的創業者認為公益創業組織需要外部的合理認證,而且第三方機構對公益創業組織進行監督將更合適。除了可提高公益創業組織外界的認可度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公益創業組織的內部監督。所以,公益創業組織有必要成立理事會、監事會或邀請行業協會等外部機構來共同加強對組織內部經營活動的控制與監管。

  報告指出,中國公益創業的興起是必然的。公民公益慈善理念正在增強:基金會、公益創投支援出現;政府支援體系的逐漸形成;各種類型社會企業涌現出來。市場因素的引入、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效率與公正的追求等多方面因素不斷推動中國公益創業的發展,促進整個社會創新和社會進步。

  首次勾畫公益創業群體:大學生是主體,集中北上廣,自我實現驅動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李家華作為青年恒好專家委員會的重要一員,參與了調研。他説:“在參與公益創業中,青年最有年齡優勢,最具敏銳性,也最可能發現和把握機遇,從而,以創新的方式實現公益創業的目標。在投身公益創業過程中,青年能培養鑄就強烈的公益使命感,使自己對服務社會大眾的事業充滿激情,對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懷有一顆火熱的心;投身公益創業,青年能培養鑄就團隊精神。”

  在校大學生是我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為活躍的群體。公益創業組織領導人或者創始人中青年公益創業者的年齡結構主要集中在18-30歲(佔總調查數的88%),而18-25歲是創業的主要的年齡段(佔總調查數的74%)。

  調查對象中有很多突出的青年代表。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織夢坊項目負責人楊屹婷是市場行銷專業的一名20歲的大三學生,開設藝術特教人才培養班,培養身體有部分殘缺卻具有藝術特長的青年人才,為公益創業團隊做人才儲備。善葵至膳農業公益協會理事長黃俊業同為20歲,在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讀大四,用電商集中成都附近的中小散農業生産者,以良好的生鮮品質和快捷優質的服務,幫助農戶改善經營現狀。

  公益創業呈現出地區差異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這一方面得力上述區域政府對公益創業的積極引導,提供資金與相應的政策環境扶持;另一方面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有緊密關係,相應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除地區差異外,性別差異也很明顯。公益創業組織領導人或者創始人男性創業青年佔66%,女性僅佔34%,相比之下,男性的數量大約是女性的兩倍,表明在整個青年公益創業領導人或者創始人隊伍中,男性的數量比女性更多。

  關於“青年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的動機”,調查發現,59.1%的青年創業者動機表現為“回報社會”,33.3%的創業動機表現為“學以致用”,最後的29.9%的青年創業者動機表現為“解決就業”。“挑戰自我(實現個人價值)”與“回報社會(服務社會)”所佔比例最多,為65.3%。

  這表明:自我實現的願望強烈驅動著大學生投身公益創業,他們希望將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爭取應用到創業過程中並做到學以致用,從而也解決就業困難問題,並創造就業機會。

  超過半數的公益創業者具有一定的認知(相關的培訓或以往經歷),有31.2%的創業者作了充分準備,但是仍有8.3%沒有任何的準備。成功的公益創業者,通過前期準備,避開競爭激烈的行業,以獨特的視角,發現容易被忽視的項目,腳踏實地向前邁進,不斷發展壯大。

  教育文化領域(58%)和老人殘障領域(47%)是最需要公益創業的領域,而在扶貧開發(30%)、環境保護(40%)、醫療衛生(28%)、婦女兒童(28%)等領域的需求則相對少。

  摸底公益創業環境:96%公益創業組織認為公益創業教育有必要,80%最期待資金支援

  通過數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創業教研室主任鄧漢慧教授發現:我國青年公益創業中存在著公益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創業行業層次低、公益創業組織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可持續發展性不強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她提出:可以加強創業教育;規範創業政策,提高政策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扶持針對性:推進公益創業的社會企業模式發展,提高公益創業組織的市場運作效率:創新政府購買社會公益組織服務模式,推進政府與公益創業組織的合作夥伴關係建設。

  《報告》顯示:64.6%的公益創業者要求對公益創業制定單獨的政策措施。政府的支援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其他社會主體的支援度。例如,政府一方面可以頒布明文法規條例使公益創業組織合法化,營造良好的公眾氛圍,加強社會公眾的支援;另一方面還通過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來降低公益創業組織的運營成本,輔助公益創業組織獲取其他合法的資金支援。

  65.3%的公益創業者希望政府能簡化辦事程式,提高效率,這是促進青年積極投身公益創業事業中,共同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

  公益創業者認為自己最需要的政策扶持是資金支援。關於“您希望政府為您提供哪些創業扶持”,調研數據顯示,資金支援佔了80%、公益孵化基地佔59%、稅費減免佔54%。關於“公益創業組織最缺乏的因素”,本調研數據顯示,良好的公益創業環境(28%)尤為突出,其次是資金支援,約佔18%。

  加強公益創業教育的發展。高校教育對公益創業的影響,在於大部分公益創業者都出自於高校。學校是否開設公益創業的相關課程,是否對學生傳授有關公益創業的知識,都會直接影響公益創業者的能力大小和水準高低。

  “是否應該對大學生實施公益創業教育”的數據表明,只有4.2%的公益創業組織認為不應該進行公益創業教育,而將近96%的公益創業組織都認為應該進行公益創業教育,但進行教育的理由不一致。65.37%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發展道路,還有61.36%認為公益創業教育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有所助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