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策調整引發市場變局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32: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瑜王蔚萍

  立春將至,又到了棉農購種季節。受國家棉花扶持政策變化及高庫存的壓力,去年棉農利益受損,導致今年植棉意向降低。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2014年11月下旬全國範圍棉花種植意向調查顯示,2015年度全國植棉意向面積5408.9萬畝,同比減少915.1萬畝,降幅14.5%。其中,黃河流域植棉意向面積為1143.3萬畝,同比下降28.5%,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意向植棉面積同比降幅在30%上下;長江中下游棉區植棉意向面積1024.1萬畝,同比下降19.1%,湖北、湖南降幅較大;西北內陸地區植棉意向面積同比下降6.0%,其中新疆下降5.5%。

  棉花生産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是效益下降。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比較效益低。近幾年,棉麥比價一直低於1:8的正常水準,棉花的比較優勢在減弱;蔬菜等園藝作物效益比較高,畝産值相當於棉花的3倍左右。二是用工成本高。棉花生産勞動強度大、技術性強、田間管理環節多,費工費時。據測算,一個生長季每畝棉花用工23個,是小麥的3.5倍、玉米的3倍、水稻的2.5倍。今年植棉成本繼續攀升,導致一些地方減少棉花種植,改種糧食和其他高效益經濟作物。三是生産風險大。由於棉花生育期長,受病蟲害和自然災害影響的幾率增加。許多棉田基礎設施老化,抗禦自然風險能力差。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弱。2007年起國家實施了棉花良種補貼政策,2011年國家施行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保障農民收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相對於糧食的生産直補、農資綜合補貼、最低收購價、産糧大縣獎勵等政策,現行棉花支援政策還遠不足以調動農民種棉花和地方政府抓棉花的積極性。

  2014年,是我國棉花政策改革邁出關鍵性步伐的一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取消對市場扭曲較大的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試點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在長江中下游和黃河流域棉區實行定額補貼政策。所謂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是指在棉花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中央每年確定能夠保障農民一定收益的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對棉農給與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則不發放補貼。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9800元,儘管比此前兩年的臨時收儲價格20400元低了600元,仍比進口棉花完稅價15580元高出4220元。

  中國的棉花消費主要集中在紡織用棉上,隨著化學纖維的發展,棉花在棉紡原料中的比例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受需求下降、庫存高企的影響,棉花需求增長幅度放緩將對棉花價格形成打壓,而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棉花生産成本的高企將進一步擠壓棉花種植盈利空間。在“天花板”與“地板”雙重擠壓下,今年棉花種植意向面積呈現較大幅度下降,“東棉西進”的步伐加速,將使內地棉區加速下滑,可能打破過去三大棉區“三足鼎立”的格局。2014年,國家決定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只在新疆啟動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農擔憂沒有國家托市收儲,棉花價格下滑,植棉收益難以預期,紛紛調減面積。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主動引導棉農調整種植結構。湖北省政府明確提出今年計劃調減棉花100萬畝,用於發展糧食及高效經濟作物生産。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隨著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國家對新疆棉區支援力度的加大,我國棉花生産將進一步向西北內陸棉區集中,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棉區棉花面積仍將有所下降。棉花種植格局的影響勢必傳導到棉種市場上。近年來,國欣種業、湖北惠民等有實力的棉種企業紛紛將育種研發的重點轉向了新疆地區,針對新疆棉區的光熱條件和機械化生産需要進行品種研發,有利於推動新疆産區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同時,長江中下游和黃河流域棉區仍將保留一定的棉花種植面積,這部分棉田區域難以擴大但將維持相對穩定。未來的內地棉田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土壤肥力較低、田間基礎設施較差、糧食作物難以生長的鹽鹼地區和灘塗地區,另一種是採用高效種植模式、單産和收入相對較高的專業區域。因此對於內地棉區,進行市場細分後並不是沒有發展空間。棉種企業應該根據內地棉區的生産特點和需求,加快耐瘠薄、耐鹽鹼等高抗、廣適品種的研發力度,適應專業化、機械化、輕簡化栽培模式的要求,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植棉收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