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春霞:美國就業與通脹數據緣何相悖

  • 發佈時間:2015-01-30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模式的發展變化,傳統經濟學中就業率和通脹率成正比的理論已無法解釋當下的經濟現實。就業率上升但通脹率停滯正逐漸形成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一種新趨勢,由此對消費乃至經濟産生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就業率上升帶來整體薪資水準攀升,進而拉高通脹率,這本是傳統經濟學中一項基本定律。然而,復蘇後正加速增長的美國經濟,卻出現了一種就業率和通脹率相悖而行的新狀況。

  權威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美國新增就業人口高達25.2萬人次,就業率連續9個月持續上揚,創下1999年以來新高。當月失業率更是從5.8%降至5.6%,為2008年6月份以來最低水準。作為美國經濟復蘇重要參照係的就業率回升,無疑釋放出美國經濟復蘇強勁的積極信號。然而,讓人不解的是,美國同期通脹水準與薪資水準不升反降,不僅通脹率遠未實現美聯儲2%的政策預期目標,平均薪酬也未見起色。

  按照以往規律,就業率攀升理應推動通脹與薪酬指數同步上揚,可是當前美國經濟似乎正在反其道而行,即就業率上升非但未惠及民眾收入並推高通脹預期,反而與後兩者呈反向走勢。這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了一個新難題,作為美聯儲貨幣政策重要參照係的就業率,正在失去其推升通脹與薪資預期的作用。

  究其原因,雖有國際油價探底與美元走強拉低通脹水準這一潛在因素,但根源還在於美國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變化,導致私人消費依舊疲軟。

  首先是美國實際失業率依然高於危機之前。有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實際失業率高達11.1%。美國官方5.6%的失業率統計數據,並未將主動選擇做臨時工以及放棄工作的人數涵蓋在內。同時,勞動力參與率指標更不容樂觀。調查顯示,近期美國勞動力市場有230萬人次放棄尋找工作,這一數字在危機前僅有130萬,因為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人因前途渺茫而放棄工作,並選擇重新求學或照顧親屬。

  其次,美國就業市場上的臨時工人數已從危機前的410萬攀升至680萬人次,這些人無法找到全職工作。與此同時,長期失業者的再就業崗位也往往是低薪酬的,尤其集中在零售業與餐飲業。這部分再就業人口儘管有了新工作,消費能力也不會比失業時提升多少。加之美國政府于一年前剛剛取消了其針對長期失業者長達99周的失業救濟政策,導致相當一部分長期失業者的消費能力進一步下降。

  第三,美國勞動人口的年齡結構正發生微妙變化,即低薪年齡段人口呈增長態勢。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勞動力市場上年齡超過55歲的就業人口上升3.4%,但這一年齡段就業者已不具備實質性的薪資上漲潛力。在美國,35歲至54歲的就業者處於薪資水準的金字塔頂端,但去年這一年齡段人口的增長幅度不足1%。

  作為拉動美國經濟的“火車頭”,個人消費佔美國經濟總量的70%以上。就業市場的這種動態變化直接導致美國普通民眾消費能力下滑,繼而拉低了通脹預期。

  同樣不可忽視的原因是,機器人技術的興起正在深刻改變美國各行業經營業態。金融危機倒逼美國各大企業壓縮雇傭規模,通過大力購置智慧設備來代替人力生産已成為普遍策略。以汽車製造業為例,美國去年汽車銷量高達1650萬輛,創2006年以來新高。但汽車産業銷量的提升並未帶來就業率的提升,美國汽車製造業的從業人數與危機前持平,僅有16萬人次,工人時薪甚至還停留在2008年的水準。其他産業也延續同樣的發展趨勢,智慧設備正日益代替人力,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雇傭成本。統計顯示,去年美國製造業工人的薪資水準僅上升0.7%,運輸業與倉儲業從業者的薪資水準僅上升0.9%。

  從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看,在經濟一體化浪潮下,美國工人薪酬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海外同業競爭壓力。同時,歐洲和日本經濟疲弱直接導致這些國家通脹與利率水準走低,其國內薪酬水準持續降低,相對於美國薪酬無疑更有競爭優勢。加之美元走強導致的生産成本上升,很多美國公司正考慮將生産線移至海外。

  顯然,隨著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模式的發展變化,傳統經濟學中就業率和通脹率成正比的理論已無法解釋當下的經濟現狀。就業率上升但通脹率停滯正逐漸形成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一種新趨勢,由此對消費乃至經濟産生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春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