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三方治污,不能搞“拉郎配”

  • 發佈時間:2015-01-30 05:38: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印發的《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生態文明領域重要的制度創新。為何要推行第三方治理?如何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市場的活力?第三方治污成功關鍵在哪?1月28日,《經濟日報》和中國政府網的記者就相關問題,聯合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

  近年來,環保投入年年增加,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加速,可環境形勢卻依然嚴峻。“以前環境污染治理通行的模式是‘誰污染,誰治理’,《意見》鼓勵由專業化環境服務公司對排污企業的污染進行污染治理。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通過專業化治理手段,發揮治污的規模效應,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污效率和品質。”王善成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第三方治污模式,吸收社會資本,就是要變“誰污染誰治理”為“誰污染誰付費”,吸收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拉動環境服務業的市場需求。

  作為一種新治污模式,要把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好、實施好,並非易事。王善成認為,要順利推進改革,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作保障。

  “確保第三方治理取得實效,要求政府應由以前治污的主導實施者轉變為治污的引導合作者,重在負責制定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規範、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創新投資運營機制,為第三方參與環境治理營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王善成説。

  與此同時,政府還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通過引入市場化競爭,提高環境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服務品質,保障民眾合法權益;二是做好第三方治理投資回報率測算;三是堅持市場化運作,尊重企業自主地位,不搞違背企業意願的“一刀切、拉郎配”,通過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第三方治理;四是嚴格公開招投標或競爭性談判程式,遴選優質的第三方環境服務供給者,提高公共服務水準;五是政府要扮演好監督者角色,既要防止權力尋租和腐敗,又要嚴格執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