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庫裏的“全副武裝”

  • 發佈時間:2015-01-29 08:18:34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通訊員 王權光

  在廈航機庫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穿白色的連體服,頭戴大大的防毒面具,再戴上一副防護眼鏡,這樣的武裝幾乎把他們的每一寸肌膚都包裹了起來。很多人會好奇地問,這是在做什麼呢?

  給油箱做“CT”:

  挑戰“幽閉恐懼症”

  油箱是飛機上非常關鍵且危險的地方,燃油中通常含有水分,從而會滋生微生物,微生物的堆積會造成燃油管道等堵塞,其分泌物也會對油箱結構造成微生物腐蝕,甚至會導致油箱漏油。為此,廈航機務部的機務人員需要定期給油箱做“CT”,確保油箱內的每一個“器官”都處於健康狀態。

  完成這項工作的關鍵步驟是要進入油箱。在進入之前先要把油箱裏的燃油全部放光。但此時並不能進入,因為油箱裏仍充滿了燃油蒸氣,極易發生爆炸。因此,將油箱裏的燃油蒸汽濃度降低到安全標準範圍內方可進入。機務人員拆開所有油箱口蓋,再接上空調通氣管,將油箱內的燃油蒸氣排出來,這時候整個機庫裏就充滿了刺激性的燃油氣味。差不多通風兩天后,機務人員才可進入油箱檢查準備工作。

  飛機燃油易燃易爆,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及毒性,這些特性嚴重威脅人身安全。機務人員要穿上白色防靜電連體服和防靜電鞋,戴上防毒面具、防護眼鏡,還要取下隨身攜帶的通信設備、金屬器件以及所有容易遺落的東西。在準備好防爆手電、工具,列好工具清單後,機務人員就從一個小小的洞口爬進那個漆黑、密閉、狹小的油箱裏開始工作了。

  當人進入一個封閉或狹小的空間時,在生理或心理上會産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然而,當不舒服程度過於嚴重時,就是所謂的“幽閉恐懼症”了。在黑暗狹小的空間裏工作時,人很容易出現焦慮、害怕的情緒,甚至可能導致行為失控。因此,進入油箱這項看似很簡單的任務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更有甚者可能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口。

  在執行這項任務時,通常會安排一名經驗豐富的機務人員進入。同時,還要在外面安排一名機務人員對油箱內的工作人員進行實時監護,並保持通話,以防止出現意外。待機務人員從油箱出來後,你會發現他滿臉通紅,精神高度緊張,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給飛機“消毒”:

  防腐有害不畏懼

  機翼前緣縫翼是飛機關鍵的增升裝置,對飛行操縱至關重要。飛機飛行時間長了,前緣縫翼就會黏附很多灰塵,變得粗糙不平,甚至出現腐蝕和凹坑,導致前緣縫翼的氣動性變差,從而導致飛機的飛行操縱性能降低。對此,機務人員需要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前緣縫翼打磨。

  在做這項工作時,機務人員同樣要穿上白色防靜電連體服,帶上打磨工具,並進行消毒。在忙碌中,他們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上,並未察覺到自己周圍的空氣裏早已充滿了有毒的金屬顆粒,身穿的防護服早已不再是白色的了。

  飛機長期處於複雜惡劣的環境中,機身結構經常出現腐蝕現象,嚴重威脅飛機的安全性,對此還須經常對結構進行“殺菌”——防腐。防腐工作當然離不開防腐劑,而防腐劑都是有毒、氣味難聞、強腐蝕性的化工品,對人體有害。但廈航機務部的機務人員卻毫不畏懼,穿上那身白色的防護服就大刀闊斧地幹起來。

  在機務人員身邊,噪聲、粉塵、移動的梯架車輛、高空作業等危險源無處不在。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對工作有任何的排斥和懈怠,不會因為恐懼而拒絕進入油箱,更不會因考慮到防腐劑的毒性而放棄打磨、防腐的工作。因為他們知道作為一名機務人員所應承擔的責任,這是他們的工作,他們責無旁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