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PP項目資訊不透明預留尋租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1-28 07: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設施建設,必須對項目具體資訊非常了解。但目前許多項目在省政府或發改委網站上公示,僅顯示項目名稱、法人和投資額等資訊,關鍵資訊基本都‘猶抱琵琶半遮面’,加上各政府部門審批程式錯綜複雜,更讓投資人‘望而退步’,給政府部門的尋租行為留下空間,難以取得社會資本信任。”泛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山勁松説。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在新一輪PPP投融資熱潮中,一些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面臨資訊不對稱、地位懸殊難成夥伴關係等“結構性”困境,嚴重阻礙PPP模式深入推進。

  專家呼籲,我國宜未雨綢繆,激活閒置國家電子政務外網資源,搭建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平等合作載體,並通過資訊完全交互打破地方利益格局,提升PPP項目管理效率。

  PPP深陷“結構性”困境

  北京大學國家競爭力研究院研究員、中國PPP研究院執行院長郭建新説,以往公共設施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身兼投資者、經營者和監管者的三項職能,經濟活動一旦出現問題或糾紛,地方政府基本依靠行政命令強行解決。

  “地方政府即便不按合約行事,民營企業不敢也不會與地方政府‘撕破臉皮’。如果雙方缺乏平等合作的平臺,則地方政府的強勢地位很難改變,雙方也很難形成‘夥伴關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説。

  中國PPP研究院院長賈康説,金融機構的貸款,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供給的最主要來源,但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市場化競爭不充分,實際金融供給嚴重短缺,企業不得不承受更高的融資成本,使得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價格被金融供給的壟斷價格“綁架”,成為阻礙社會資本投資PPP項目的“攔路虎”之一。

  多位專家和地方發改委、財政部門負責人指出,當前經濟發展模式下,搭建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是破解PPP“結構性”困局的“鑰匙”。如果各地搭建起不同的PPP服務平臺,極易出現類似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和不動産登記管理系統等“各自為政”現象,一些地方公積金管理系統動輒花費數千萬元,且很多管理系統難以相容,不僅造成嚴重浪費,更是留下巨大尋租空間。

  激活閒置資訊資源

  一些專家指出,當前,我國只需激活現有被閒置的資訊資源,即可搭建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PPP研究院理事長鄭新立説,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是中央財政投鉅資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由國家資訊中心承建,主要服務於各級政務部門開展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2005年8月開工建設,2006年12月投入使用,迄今已經累計運作服務近8年。如今,這套網路省級覆蓋率達到100%,地市級覆蓋率近94%,已成為我國網路覆蓋面最廣、承載業務類型最為豐富的政務公用網路。

  據了解,我國電子政務外網建成之後,功能並未完全發揮,目前仍然有許多資源被長期閒置。鄭新立認為,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完全可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搭建,各政府職能部門、社會資本和仲介機構參與進來,享受有關PPP的各類公共服務。依託于國家政務外網搭建的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主要可分為四方面功能。

  一是項目投融資功能,讓地方政府與全國的社會資本“自由聯姻”。各地篩選PPP適用項目後,在綜合服務平臺“投融資子平臺”上向全社會“亮相”,包括項目投資規模、融資管理、運營補貼和項目監管等資訊。地方政府通過PPP綜合服務平臺篩選參與建設運營的社會資本。

  二是項目管理功能,各政府部門進行“零障礙”監管PPP項目。PPP綜合服務平臺專設有“投資後管理子平臺”,應建章立制要求各部門在平臺上線上審批、立項和管理項目,各部門資訊完全公開透明。社會資本投資後,可在平臺上線上監控所投資項目的招投標、建設、運營全過程。

  三是産權交易功能,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可進可出”。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上專設有産權交易功能。賈康説,各類社會資本可通過此平臺以基金、債券、信託等形式直接參與到PPP項目的投融資活動中,項目合作方如果想退出時則可借助此平臺出售、轉讓股權,而平臺上所投項目的線上經營數據完全公開,零散的社會投資者可即時掌握項目進展指標,如同“K線圖”一樣成社會投資者是否“入股”項目的衡量指標,以推動提高投資方和運營方的投資管理效率,形成長效機制。

  四是促進金融多樣化功能,打破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供給壟斷。賈康認為,一旦PPP項目通過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交易,零散社會資本參與其中,將可以對公共産品進行眾籌式募集資金,這將大幅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供給渠道,其收益率需求必然讓缺乏競爭的金融行業發生“鯰魚效應”,逐步形成金融供給多樣化,推動更為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市場化價格的形成。

  或成政府轉型突破口

  專家認為,建立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後,重大項目資訊將完全公開透明,打破各部門既得利益,形成政府和社會資本平等合作主體地位。並且,以資訊化手段審批和監管項目,將大幅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規避權力尋租。

  鄭新立説,由於各地投資額達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必須審核備案,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通過與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有機結合,各部門對項目審批、招標等資訊將在平臺上完全公開,國家只需對部門公務辦結時限、類型和模式進行規則確立,這將是打破政府部門既得利益的重要抓手。

  賈康認為,PPP項目投資主體在建設初期,必須安裝流量監測、視頻監控等電子設備,並與PPP綜合服務平臺連接,而稅務、審計、計生等部門數據都錄入系統,則PPP項目經濟數據和流量將在系統內自動生成。地方政府各部門可直接通過平臺進行監管,甚至直接使用平臺産生的數據收取稅費等,這將成為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手段。國家PPP綜合服務平臺上數據資訊公開化後,社會資本也可對政府行為形成較大約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