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開埃及法老黃金面具破損面紗:並非清潔時碰落

  • 發佈時間:2015-01-26 07: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有報道稱,舉世聞名的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由於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不當操作遭受了不可逆轉的損壞。展出黃金面具的埃及國家博物館否認了這一説法,埃及文物部24日緊急召開新聞發佈會進行解釋。事實真相到底如何?

  媒體援引埃及國家博物館館員爆料稱,黃金面具的鬍鬚去年曾在清潔時掉落,為了不影響即將到來的展出,博物館負責人指示工作人員抓緊補救。但由於使用了不當的修復材料,面具留下了可怕的黏合痕跡。更可怕的是,工作人員將黏合劑蹭到了面具臉上並試圖用刀刮抹,又留下了刮痕,導致面具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壞。

  新華社記者23日來到位於開羅市中心的埃及國家博物館。在博物館二樓的3號展室裏,金光熠熠的黃金面具依然用灼灼目光迎接遊客。記者隔著玻璃罩對面具仔細端詳,僅憑肉眼很難發現有何異樣。記者通過對比照片發現,與此前相比,黃金面具的下巴和鬍鬚間出現了一層淺黃色的黏合劑。

  受博物館委託,德國文物專家克裏斯蒂安·埃克曼對黃金面具進行了初步鑒定。他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面具的鬍鬚確實曾在去年8月掉落過,但並非如報道所説是工作人員在清潔時碰掉的。

  埃及文物部長馬姆杜·達馬蒂介紹説,大量文圖資料都證實,黃金面具的鬍鬚在1922年圖坦卡蒙墓被發掘時就是松的,並未與面具主體連在一起。自1924年面具開始在博物館展出以來,鬍鬚有長達20年時間是與主體分開展出的。1941年,埃及文物部門考慮到文物展出的完整和美觀,決定將鬍鬚粘回面具。

  埃克曼説,博物館館員去年8月對黃金面具展臺的燈光進行維修時無意間碰到了面具,“鬍鬚在被碰觸後就鬆動掉落了,可能是當初使用的黏合劑因時間久遠出現了老化。”

  對於網路流傳的一張工作人員正在黏合面具的照片,達馬蒂確認了其真實性,並稱圖中男子是專門負責黃金面具維護的專業修復人員,並非一般博物館員工。

  埃及國家博物館黏合面具所使用的環氧樹脂膠遭到很多人的質疑。有人認為,這種膠黏合性極強且生效快,用於黏合石頭和金屬部件尚可,並不適於黃金面具這種珍貴文物。正是因為使用了這種材料,才導致面具的下巴和鬍鬚處留下了一層明顯的膠痕。

  對此,博物館總經理哈爾瓦吉説,博物館使用的所有黏合材料都經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他國際文物保護組織的認可,品質也是有保證的。

  埃克曼認為,環氧樹脂膠“並非不可逆”,面具下巴處的膠痕可在實驗室裏通過精細的“手術”去除。但他同時也承認,修復人員在黏合面具過程中的操作“並不那麼合適”。

  據埃克曼了解,鬍鬚脫落之初修復人員曾試過其他黏合劑,但發現其黏合力不足以支撐沉重的鬍鬚,才選擇使用環氧樹脂劑。

  埃克曼説,多年來文物界對環氧樹脂的使用一直存在爭議,但使用可逆的材料來修復文物是一個共識。“環氧樹脂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記者就此致電多位埃及文物專家進行諮詢。埃及盧克索文物保護專家穆斯塔法·瓦齊爾説,環氧樹脂可用於修復木質或金屬文物,尤其在黏合一些細小或敏感的文物時效果很好。“據我所知,這種黏合劑有不易膨脹的優點。”

  埃及著名文物專家、前文物部長扎希·哈瓦斯則認為,選擇環氧樹脂劑來黏合黃金面具是一種技術上的倒退,因為隨著文物修復技術的發展,“明明有更好的黏合劑可供選擇。”

  至於報道提到的面具刮痕,記者隔著展臺的玻璃罩沒有發現,很多前往參觀的遊客均有同感。

  負責對面具進行鑒定的埃克曼對媒體表示,自己確實發現了一處刮痕,但無法確定這處劃痕是以前就存在的,還是在黏合過程中留下的。

  黃金面具是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大量陪葬品中最耀眼的一件,堪稱埃及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黃金面具用11公斤純金打造,鑲嵌著華麗的寶石。面具前額是象徵王權的眼鏡蛇、禿鷹標誌,眉毛、眼線鑲嵌著天青石,眼睛則採用黑曜石和白石英石,將法老年輕而英俊的面龐刻畫得精緻美妙。

  1922年,當英國人霍華德·卡特和喬治·赫伯特偶然發現這座陵墓時,墓內成百上千件精美陪葬品“亮瞎”了兩位考古學家的眼。其中,黃金面具成為最璀璨的一顆明星,它和人形純金金棺等展品一道,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專廳展出。鄭一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