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氣象服務時興精準定制

  • 發佈時間:2015-01-26 05:13: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氣象局統計數據顯示——

  ○ 颱風預報水準居於世界前列,颱風路徑24小時預報誤差為78公里

  ○ 2014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為87.5%,最高和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80.2%和84.4%

  ○ 34185個鄉鎮開展天氣要素預報、10公里解析度的格點化降水預報,9個省份氣象預警精細到鄉鎮(街區)

  風霜雨雪,寒來暑往,氣象與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及各個行業發展息息相關。小到出門穿衣戴帽,大到區域經濟生産佈局,氣象已經成為我們離不開的重要參考。人們越來越關心,氣象預報到底有多準?氣象服務將如何適應越來越精準的個性化需求?1月22日至23日在陜西西安召開的2015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上,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每天按時觀看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或者在手機上下載一款天氣預報軟體已經成為現代人安排日常生活的必備步驟。通過長期關注天氣情況,人們發現,氣象預報越來越“靠譜”了!

  近年來,我國氣象部門的預報準確率穩中有升,關於颱風等的預報水準已經居於世界前列。中國氣象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為87.5%,最高和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80.2%和84.4%,颱風路徑24小時預報誤差為78公里,全年糧食總産量預報準確率達99.9%。

  氣象預報越來越準,不僅為大眾出行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避免了大量因暴雨山洪、颱風等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在某些專業領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糧食産量連年增産,就離不開氣象服務的功勞。

  在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馬咀村,以前一場風霜雨雪,就可能造成糧食果蔬的減産絕收。但是現在,及時的氣象災害預警服務讓農民再也不用擔心老天爺的風雲變幻了。如今,農民已經不再滿足於天氣預報的準確,更需要預報業務和氣象服務的精確。

  “我是種植大棚櫻桃的,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和外界並不一樣,我需要掌握棚內小氣候來管理種植。”馬咀村村民李學龍説。為了適應這樣的個性化需求,小氣候站、氣象資訊員進駐村頭,“氣象寶”等氣象測量設備進入大棚,僅僅是幾攝氏度的調節和改變,就幫助農民大大提升了農業最終産量和效益。

  據中國氣象局介紹,當前,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對象增幅達120%,73萬名氣象資訊員、7.8萬個鄉鎮氣象資訊服務站和43.9萬個氣象大喇叭等預警發佈設施逐步融入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全國34185個鄉鎮開展天氣要素預報、10公里解析度的格點化降水預報,9個省份氣象災害預警精細到鄉鎮(街區)。

  在城市,人們對氣象的關注也越來越細,不僅穿衣戴帽要看天氣,洗車、聚餐、健身、養生等都希望了解相關的氣象資訊。氣象專家表示,這些都體現了消費需求在變化,從模倣性排浪式的消費變為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這種消費需求變化為氣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氣象發展需要隨之釋放氣象服務消費潛力,激發個性化、多樣化潛在消費需求,拉動氣象服務産品供給,提升氣象服務品質。

  因此,在一些地方,氣象服務開始擺脫“高冷”的面孔,悄然融入居民的生活。氣象資訊和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發佈手段漸漸融入地方社會治理體系和基層網格化管理體系,融入各部門減災示範社區、智慧社區創建,融入各類公共服務資訊平臺。在全國,已經有7個試點城市建設了135個氣象防災減災體系社區。人們足不出戶可知冷暖陰晴,哪條路段有暴雨積水,哪個時間是否適宜出遊。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今後在氣象服務社會化的過程中,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調動社會力量,發展更加適應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公眾氣象服務。繼續加強氣象服務品牌建設,強化按需服務、移動式交互、智慧定位資訊發佈,推進新媒體技術在公眾氣象服務業務中的應用。繼續推進氣象服務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事業單位、進工地,進一步擴大氣象預報預警資訊發佈的覆蓋面。

  此外,氣象部門將大力開發利用寶貴的氣象資訊資源,主動與大數據雲計算、新媒體、物聯網等新興資訊技術融合,激發推動氣象服務發展新動力。在災害保險、能源及大宗農産品期貨、公眾定制服務、公眾參與式氣象觀測預報等領域,在推動傳統産業的改造和新興産業的發展、支援新産品、新項目的發展中,激發社會市場對氣象服務的新需求。同時,在極端天氣氣候災害應對、節能減排、霧霾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不斷豐富和拓展氣象服務的新內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