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聞分析:歐元的希臘之踵

  • 發佈時間:2015-01-23 13:32: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法蘭克福1月23日電(記者文史哲)1月25日,希臘將舉行大選,其結果關乎歐元穩定。而為應對歐元區內持續的通縮壓力並促進經濟復蘇,歐洲央行22日宣佈逾1萬億歐元規模資産購買計劃(量化寬鬆),全球矚目。

  歐洲央行祭出“量化寬鬆”大旗,當然是根據歐元區的整體形勢做出的決策,不單單針對希臘。當前,歐元區經濟總體復蘇乏力,歐元區通脹率已連續多月處於歷史低位,陷入技術性通縮。因此,歐元區不希望希臘這個“阿喀琉斯之踵”再來“添亂”,危及歐元區穩定。

  一段時間以來,希臘“退歐”説甚囂塵上。政治上,有望上臺的左翼政黨曾經發出過種種過激言論,讓歐洲人忐忑不安;經濟上,希臘負債纍纍,預計2014年希臘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75.5%,償還遙遙無期;社會輿論上,生活水準普遍下降的希臘民眾對緊縮與改革的抗拒有增無減。

  與此相對應,將希臘“剔除”之説在歐洲也偶爾見諸報端,有一定市場。比如,德國媒體曾爆出默克爾總理稱希臘“退歐”是“可消化”的選擇,但後為德國總理府所否認。“剔除”論的邏輯是,與其擔憂希臘退出的“多米諾”效應,不如切掉這個無底洞換得機體健康。

  問題是,歐洲真做得了這個手術嗎?

  先看技術層面。希臘左派聲稱將拒償債務以自動退出歐元區,但“自動機制”實際並不存在。歐盟成員國只能直接退出歐盟而非歐元區,希臘的如意算盤卻是:留在歐盟以享受其高額救援金及其他常規結構基金,並借此部分保留本國融資能力。左翼黨領導人齊普拉斯也知退歐代價太大,近期言論已不如幾個月前“激進”,似有談判意向。可見,即便歐洲痛下“斷腕”決心,希臘是否甘願退出、以何種代價退出,都會經過漫長的談判。

  再看宏觀經濟。2015年開年以來,歐元區形勢足夠讓人心驚肉跳。22日,歐元對美元匯率大跌,為2003年9月份以來的最低水準。數字顯示,2014年12月通脹率初值為負0.2%。近在眼前的通縮令本就脆弱的經濟復蘇前景更加黯淡,還能否承受希臘退出的信心打擊?

  最重要的還是“退歐”的政治後果。眾所週知,歐債危機表明,成員國發展步調不一致是根源之一。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本月初發表的一份意見書中指出了歐盟兩大關鍵缺失:一是缺少成員國“同質性”的長期有效監管,二是缺少成員國間財政轉移的機制與意願。換句話説,在“同質性”要求下,掉隊的國家是否可以擁有退出機制?如可以,如何讓各國在坎坷不平的一體化進程中放心交出更多主權、促進更深融合?如不可以,像今日希臘的困境,在無相互財政支援的框架下,又有何解決良方?

  總之,希臘“退歐”後果多多,不是一句“可消化”便可輕鬆了結。俗話説,勸合不勸離。默克爾本人日前也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表示,德國的行動始終以將希臘留在歐元區為目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