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商回歸成浙江經濟新常態 委員寄語“以商引人”

  • 發佈時間:2015-01-23 10:4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杭州1月23日電(謝盼盼 黃晶晶 王逸飛)浙江省政協委員、歐洲華商會會長傅旭敏,如今一年中一半的時間都在浙江度過,他也是最早回歸家鄉的浙商之一。

  傅旭敏告訴記者,2011年浙商回歸的口號喊出不久,他便從荷蘭帶回了數個項目落戶寧波。回國後傅旭敏建造了歐洲華商大廈,這個樓一方面是作為自己公司的總部,另一方面還擔負著為浙江招才引資的任務,吸引歐洲的華商和企業在此設立總部。

  傅旭敏説:“浙江的經濟在不斷發展,企業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都很好,看著浙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我感覺浙江會越來越好,投資也是正確的。”

  2014年是浙商回歸開展的第三個年頭,在這一年,越來越多如傅旭敏一樣的浙商選擇回歸故里,與浙江再續前緣。從2012年1298億到位資金,到2014年的2236億,新增千億的體量證明著,浙商回歸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新常態”。

  2000億到位資金顯浙江決心

  “去年,浙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2236億元,增長27.6%。”在今年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長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數字的變化看來似簡單,但浙江2014年浙商回歸工作的開展,卻並不簡單。

  在2011年浙江召開首屆浙商大會時,時任浙江代省長的夏寶龍表達了省外海外浙商能夠回歸浙江,發展總部經濟的希望。而如今已是浙江省委書記的夏寶龍多次表示:“浙商回歸只有下限,沒有上限,各地各部門要善待浙商,實實在在地做好服務工作,全力支援浙商創業創新。”

  夏寶龍的決心正是浙江省如今的決心。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看來,浙江已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當初的夢想已經變為現在的藍圖輪廓,浙江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的思路,而浙商回歸就是這套“組合拳”的題中之義、重要一招。

  有分析認為,在外向型經濟艱難求生、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2014年,急需更上一層樓的浙江經濟和處於發展關鍵時刻的浙商,都面臨著方向性和驅動力的挑戰,浙商回歸可以説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和浙商轉型發展的共同迫切需要。

  2014年,浙江將全年2000億元目標和重大項目比重、開工率等品質指標以底線任務的要求分解落實到各市,將調整完善政策措施、開展項目專題服務、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等要求分解落實到省級相關部門;這一年,浙江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浙商的情感投入,為回歸浙商提供保姆式服務;這一年,浙江按照“盯人盯企”的方式啟動實施浙商回歸“千萬招引行動計劃”,省市縣三級100位領導幹部負責盯引重點企業和優質項目,確保項目早簽約落戶。

  去年,浙江多批次浙商回歸項目相繼落戶,密集開工,涉及高端製造、生物醫藥、資訊産業、休閒旅遊等。

  除去省級層面的決策部署,浙江各地市在推動“浙商回歸”中也拿出了真本事。

  在杭州,“高起點、高品質、高端化回歸,堅持引進項目和推進項目兩手抓”的要求讓杭州走在了浙商回歸的前列;在溫州,推動溫商回歸成被列為溫州趕超發展“十大舉措”之首,領導帶頭推介項目,縣區到府招商,向外派駐工作組力促回歸;在嘉興,一把手招商、産業地圖招商、縱向橫向聯動招商,通過創新招商方式,大大提升了浙商回歸的精準度……

  浙商真誠建言亮回歸真心

  談到浙商回歸,作為歐洲華商會會長的傅旭敏認為:“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的事情,浙江是市場大省,現在要建設貿易強省,青田很多當地人跑到省外,甚至是國外發展了,如今浙江很需要我們來回歸發展。”如今,浙商回歸工程正得到越來越多“傅旭敏”們的支援和青睞。

  如果説前三年是“浙商回歸”這一經濟工程的序曲,那麼浙江無非開了一個好頭。而在努力換來成績的同時,如何保證重要性愈發凸顯的浙商回歸能夠取得更大的碩果,對於浙江來説還任重而道遠。

  在今年的浙江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浙商回歸”成為政協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其中也有不少委員指出了當前“浙商回歸”工作中存在的障礙點,在他們看來這些問題的改善將為浙商回歸打開新的局面。

  永正實業(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忻元甫認為,浙商回歸應該是不斷地回歸。“現在浙商的數量是全國第一,投資環境好,也感染了許多外地人來浙江做生意。許多在外浙商有落葉歸根的願望,將建設自己的家鄉當作一份責任。政府如果提供優惠政策多一些,就能夠增強在外浙商的信心,吸引更多在外浙商回鄉投資興業。”忻元甫説。

  對於政策和政府的更多支援,是許多浙商呼籲的集中點。義大利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義大利光華集團董事長劉光華指出,當前浙江有些優惠政策尚不明朗,還需要加大宣傳,以吸引浙商。

  浙江省政協委員、法屬蓋亞那江浙滬華僑聯合會主席郭勝華,此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曾提出海外僑商們對於回歸的普遍擔憂:“我們對國內情況不太了解,對家鄉投資環境也不太了解。吸引海外僑商回歸,需要考慮華僑華人的特殊情況。”

  郭勝華在今年的政協發言中建議,“浙商回歸”的重要抓手和當務之急是加強“僑商蜂巢”平臺建設,以實現“共用資源、共創事業、共謀發展”。他認為義烏有潛力成為這一平臺的落址地。

  也有歐洲僑商委員告訴中新網記者,浙江還有地區的實際情況並未達到回歸條件。他建議對於較落後地區,政府還是應通過改善城市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等措施,為浙商回歸家鄉發展打好基礎。

  浙商回歸可造浙智歸來新優勢

  目前,越來越多的浙商正在演繹歸來,而在浙商回家背後,人才的回歸正成為繼資金優勢與産業技術之後,在外浙商帶給浙江的新“禮物”。

  在劉光華看來,“浙商回歸”包含三層含義,分別是“人的回歸”、“技術的回歸”和“産品的回歸”。

  在“人的回歸”上,除了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劉光華尤其關注在外的浙江籍留學生。他認為,要動員國外的僑團多關注、留意當地留學生,並將相關資訊傳遞給國內相關部門,許多留學生到國外讀大學、碩士、博士,一直到博士後,他們掌握先進的技術,可以動員他們回來。

  “從浙江出去的留學生,已有很多博士後,”劉光華舉例,僅溫州地區,海外就有100多位博士。在劉光華看來,人才正是一種隱性的資本與優勢,也是浙商回歸的一種延伸形式。

  浙江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評估中心主任段會龍指出:許多在外的浙籍人士,集企業家、科學家、發明家身份于一身,這些人才資源和智力儲備,是浙江隱形的巨大財富。

  段會龍建議,應充分發揮“浙商回歸”工程以商引智的作用,為“浙智”在浙江落地開花創造條件。“以引進的大型企業、示範企業為龍頭,注重吸引浙商資本投入科技研發和科研成果孵化,引進前沿技術、高端人才和優秀團隊,促進項目帶動高端要素回流,實現項目、成果、專家‘三位一體’落地。”段會龍説。

  歐洲華商會會長傅旭敏也把目光投向了人才,“中國國內也在大力培育人才,但有很多高端的、尖端人才的高科技人才仍然在國外。”傅旭敏認為,人才是核心競爭力,浙江應該以浙商回歸工程為契機,把這些人才請回來。

  浙江是僑務資源大省,公開數據顯示,浙江籍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超過200萬。從人才角度看,浙商回歸工程,對於經濟轉型時期的浙江來説,顯然還孕育著更大的機遇。

  今年浙江省長李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2015年的重點工作,其中其中繼續加強浙商回歸位列其中。

  如浙江省委副書記王輝忠所説,“浙商回歸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等工作一樣,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時刻抓在手上的中心工作。這項工作必須常態化,必須經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才能不斷取得新成效。”對於回歸的浙商,對於轉型的浙江來説,新的一年值得期待。(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