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就別人的幸福感更持久

  • 發佈時間:2015-01-23 01:00: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校中一直存在這個問題,很多科研項目做3年,博士畢業就戛然而止,科研和團隊的延續性被打斷了。如今從産業市場上獲得的資金,令徐銘恩感到欣慰的另一點是,能把科研的新生力量保留下來。

  “年輕人是中國科學的未來。現在有了産業化的平臺,學生畢業後就不用因為專業和職業的不對口而放棄科研,相反,能夠一直做下去,逐步完善技術使其更早轉化到應用領域。”和科研、創業相比,徐銘恩同樣看重自己承擔的師職,“關注自己得失,帶來的滿足感是很短暫的,成就別人帶來的幸福感更持久”。

  這個感悟來自於2006年。當時是徐銘恩博士畢業的第一年,他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同年又被破格晉陞為副教授。“但我自己沒想到的是,興奮很短暫,迷惘佔了上風。”

  “人最終的事業動力還是來自於‘見眾生’,即使我們這一代人走不到目的地,但是積累下來的經驗技術可以幫助下一代人繼續前行。”

  有學生評價説,徐老師專注基礎研究、百折不撓的定力中,實際蘊含著科研工作者洞察社會需求、判斷新技術發展方向的自信。

  “以興趣為出發點”是徐銘恩最關注的。“青年應該有理想,不要過度看重短期利益。有些學生的選擇著眼于就業,可能短期內會看見成效,但不容易走得長遠。”

  “中國的未來需要各種有才華的青年。”他給學校的建言很有針對性:人才的評選標準要多樣化,除了“成績優秀、學生工作出色”,學生在科研創新、文化藝術等領域中的突出表現也應納入視野。(余靖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