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界大咖”尋找2015中國經濟關鍵詞

  • 發佈時間:2015-01-22 14:0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萬方)2014年重磅經濟數據昨日公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GDP增速為7.4%,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3%,全年GDP增速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低。

  在2014年宏觀經濟成績單公佈之時,人們不禁開始展望2015年的中國經濟走向。在改革向深水區逐漸探進的過程中,新常態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旋律,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是否會持續承壓,宏觀調控如何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學者、機構正用一個個關鍵詞勾勒出2015宏觀經濟的概覽圖。

  關鍵詞一:壓力

  ——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經濟新常態中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經濟增速由高速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據統計,2014年我國GDP增速創下1990年以來新低,7.4%這個數字事實上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此前預測的結果。

  對於2015年經濟增速,專家普遍認為下行狀況仍將持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發展經濟學系主任曹和平預計,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不會出現斷崖式的硬著陸。在經濟本身進入下行週期以及結構調整的陣痛下,預計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速繼續下行,但三季度GDP增速有望企穩回升,全年GDP增速保持在7%左右相當樂觀。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直言,經濟增速的快與慢,已不能與前30年相比較。她指出,經濟數據的背後蘊含的是一系列的“配套組件”,當前需要衡量的是,每萬億的增長要消耗多少資源,蘊含多少改革和創新的紅利。“我們的GDP現在是63萬億人民幣,這是相當於10萬億美元的生産總值概念,7%以上的增速就相當於7000億美元,甚至高於世界100多個國家的GDP總和,仍然是一個很快的增長速度”,左小蕾説。

  關鍵詞二:品質

  ——提高經濟發展品質

  2015年宏觀經濟的另一大難題,在於平衡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關係。從去年經濟數據來看,服務業、新型戰略産業崛起,産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消費在經濟增長中驅動作用穩步加強,增長動力結構發生變化。

  事實上,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過程中,陣痛在所難免,要獲得結構性調整上的積極變化,需克服諸多壓力和挑戰。

  在新華網財經、藍鯨傳媒共同舉辦的“2015年中國新經濟年會”上,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指出,處在轉型過程中的中國經濟面臨四個方面的陣痛:首先,煤炭、鋼鐵、水泥、造船等製造業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製造業要“去産能化”;其次,政府負債率較高,企業負債率超過國際警戒線,金融要“去杠桿化”;再次,房地産泡沫嚴重,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房地産泡沫,房地産要“去泡沫化”;最後是環境的要求,環境要‘去污染化’。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孫濤看來,新常態下,中國要接受經濟增長率下降的事實,避免飲鴆止渴,要果斷推進既定改革,完善結構。比如,服務業和消費的提升,貿易一體化,金融市場發展和結構轉換。

  關鍵詞三:創新

  ——創新宏觀調控手段

  正如馬建堂所言,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經濟都會有波動,要熨平這個波動就是要靠政府的宏觀調控。如果説區間調控、定向調控,適時適度地預調微調等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在2014年成功“試水”,那麼于2015年來説,它們或許將成為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很重要的促進因素。

  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常欣看來,定向調控主要是針對發展中國家結構特點而進行的調控方式,可以稱之為結構性調控。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宏觀調控理念不同。

  “結構性調控政策的引入,也完全順應和契合了後危機時代宏觀調控思維從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的重大轉變。在實現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過程中,單純依賴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手段已然不夠,以調整結構見長的供給管理手段逐漸成為宏觀調控的主線。”常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

  關鍵詞四:動力

  ——新常態下的新動力

  2014年,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商業模式快速增長,戰略性新興産業蘊藏的潛力急速爆發,對中國經濟産生了巨大的推動力。

  馬建堂毫無諱言地指出,去年傳統行業、重化工業、大宗原材料行業確實遇到不少困難,但是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要內容的新産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

  不少學者普遍認為,新常態下的發展動力,逐漸從要素驅動轉換為創新驅動。

  辜勝阻表示,經濟增長的動力必須從傳統的動力切換到新的動力,也就是説要有新的引擎,即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創新驅動”,從過度依賴“人口紅利”和“土地紅利”轉向靠深化改革來形成“制度紅利”,促進經濟內生增長,讓改革激發轉型活力。

  “創新是一種典型的長期行為,不是短期的投機行為“,辜勝阻強調,在創新過程中,制度創新重於技術創新,人才激勵重於技術開發,營造環境重於集聚要素,作為創新“軟體”的創業創新文化重於設備廠房“硬體”,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家意志”要轉化為“企業行為”。

  關鍵詞五:通縮

  ——通縮壓力上升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遠低於3.5%的通脹上限目標;全年PPI同比下降1.9%,自2012年3月以來已連續34個月負增長。在不少專家看來,通縮風險已經隱現。

  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兼聯席主席、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表示,中國最大的新風險是通縮的風險顯現,需要政府通過貨幣政策寬鬆加碼、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及投融資提供改革措施加速來控制。

  花旗中國研究部主管沈明高日前則指出,新一年中國面臨的通縮壓力有可能因歐洲和日本本幣貶值而加劇,2015年CPI很有可能低於2%。渣打銀行研報亦指出,2015年通縮加劇將侵蝕企業利潤,並因此拖累收入增長,預計2015年CPI平均漲幅將達2%。

  但與此同時,也有學者指出,當前從宏觀數據表現出來的”通縮“實際上是一種”輸入性通縮“,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如此負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日前對媒體表示,我國目前的通縮主要是由於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所引發的輸入性通縮,這種輸入性通縮對中國經濟是“天上掉餡餅”,按照我國每年進口石油3億多噸來計算,一年可以節省一千億美元,這就意味著哪怕GDP下降至6.5%,國民收入也比以前高。

  關鍵詞六:利率

  ——降準降息預期再升溫

  伴隨通縮擔憂的,是市場對於降準降息閘門將開啟的普遍預期。

  渣打銀行研報預計,今年一季度央行將再次下調存款利率25個基點,並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2倍上調至1.3倍,以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在利率機制轉型期間,央行或將再度下調貸款基準利率40個基點。渣打預測,2015年底前,央行將採取切實措施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可能在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的同時,下調基準利率。

  然而,也有分析指出,央行之所以遲遲”未出手“,實際上是在貨幣政策選擇上正面臨兩難局面。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撰文表示,考慮到上次降息後銀行間利率反而上升,融資炒股風氣大盛,央行出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和金融穩定的考慮,可能會推遲降準降息。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仍將更多的採取定向寬鬆措施。

  關鍵詞七:樓市

  ——樓市走上復蘇之路?

  隨著各地樓市限購、限貸政策放鬆、房企以價換量集中“去庫存”,2014年末,中國樓市顯示出一波”翹尾行情“。年末樓市轉暖,是否意味著今年房地産市場將走出下行陰霾,走上復蘇之路,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看來,一段時間內房地産市場恐怕難以擺脫下行趨勢,“樓市會延續下行,沒那麼快反彈。現在人們對樓市走勢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今年下半年房地産銷量、投資會企穩,但是沒那麼簡單,因為現在庫存量很大,在建的面積也很大,而且從國外來看,房地産調整本身有一個15年至20年左右的週期,既然是規律,中國也逃不掉。總體來看,今年房地産還會繼續下行。”

  鏈家地産研究部張旭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進入2015年,房地産市場將延續當前寬鬆的政策環境,市場預期將繼續好轉。隨著市場成交量的繼續攀升,新房價格優惠的力度將明顯減弱,而二手房業主降價的動力也將不足,預計2015年一季度價格下降城市數量有望繼續減少,部分率先好轉城市價格甚至出現回升。

  雖然對於樓市今年的走勢看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政調控手段將延續去年的趨勢,逐漸淡化對於房地産市場的直接干預。正如馬建堂指出,就全國而論,去年12月份的銷售金額呈現正增長,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明中國房地産在去行政化,今後中國房地産市場將會更加健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