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再掀攬儲戰:外資銀行8%高利率博眼球
- 發佈時間:2015-01-22 13:59: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外資銀行祭出8%高利率博眼球,中行、工行5年定存利率從4.25%漲至5.1%
“五年定存利率高達8%。”日前,韓亞銀行打出高利率招牌攬儲,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然而,1月20日,長江商報記者致電韓亞銀行客服熱線詢問情況時,卻被告知該産品已于19日售完。而在漢的外資銀行中,渣打、匯豐和東亞等銀行的定存利率並沒有較大“突破”。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在中資銀行裏,國有銀行中的中國銀行、工商銀行5年期定存利率已從去年降息最初的4.25%一併漲至5.1%,與股份制銀行的5.225%已相差無幾,利率戰顯然已日漸火熱。
有專家預計,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發展,未來存款業務差異性將更明顯。
五年期零存整取利率最高能達到8%。長江商報記者致電韓亞銀行客服熱線了解到,此活動從1月8日開始,是零存整取活動,每月5元起存、3000元封頂,1人辦理6%,2人同時辦理8%。
對此,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勇斌表示,韓亞銀行推出8%的五年期零存整取業務,更多的是一種市場行銷手段,試探市場的反應,不排除一些銀行跟風與效倣。
昨日,記者在匯豐銀行、東亞銀行等外資銀行的武漢分行了解到,這兩家銀行定存利率均在央行規定浮動範圍內,其中東亞銀行5年定存利率高出匯豐銀行0.975個百分點,達5.225%。相比之下,渣打銀行各檔的利率較低,甚至在3年、5年期檔次出現利率“倒挂”。
對此,記者聯繫上渣打銀行方面,該行回復稱,該行利率是以資金成本為基礎,綜合評估運營成本後,參考市場同業利率綜合製定的,有長期存款需求可以選擇。
針對這種“倒挂”現象,呂勇斌分析,外資銀行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一是存貸款期限結構不匹配,與其流動性管理有關,即外資銀行在長期類、大額度貸款方面放得少,就不需要長期定存;二是中外資銀行的盈利模式有差異,中資銀行盈利以利差為主,外資行以中間業務收入為主,服務對象主要是高凈值客戶,而這類人群很少有把存款作為理財手段,更看重銀行提供的多元化産品和專業化服務,而不是存款。
利率最高8%只是噱頭 在漢外資行按兵不動
與在漢外資銀行按兵不動相比,記者在走訪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時發現,由於央行對5年期定存利率沒有要求,不少銀行更是在此“做文章”。
其中,國有銀行如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5年期定存利率均從降息初期時的4.25%漲至5.1%,並且沒有特別門檻。據中國銀行萬松支行一名王姓大堂經理介紹,該檔利率是在元旦之後上調的。至此,國有四大行中,僅有農業銀行5年定存利率仍維持4.25%。此外,股份制銀行仍一直延續最初就“一浮到頂”的利率,其中以平安5年期定存利率5.225%為首。
記者就此粗略算了一筆賬,在中國銀行定存1萬元、5年期,元旦前收益為2125元,而元旦後的收益則為2550元,多了425元。若以中國銀行此利率與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對比,5年收益僅少62.5元。
在中國銀行萬松支行,當得知記者欲存5年定期時,王經理卻又立刻推薦一款名為“安邦共贏3號”的理財産品,“這款理財産品買3年的收益率就有5.1%,更划算。”
而在建設銀行武漢世貿支行,該行一註冊財務策劃師也是向記者推薦一款保險産品,一年期收益率4.02%。
為何銀行不推存款反而著力介紹各類理財、保險産品?呂勇斌認為,許多保險型理財産品是保險公司依託銀行進行銷售,對客戶宣稱是銀行産品或銀保合作産品,實質是收取高額手續費,與銀行無多大關係,“銀行的存款風險極小,而理財産品有一定的風險,保險産品就更不好説了。”
中行、工行5年定存漲至5.1%
記者了解到,自從去年11月21日央行宣佈降息以來,利率戰已然打響。彼時,多家股份制銀行、國有大行均將利率“一浮到頂”,以此留住儲戶。
現在,利率戰繼續升溫,各家銀行紛紛打出“降息何所懼,利率升到頂”的口號。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市場會受到哪些影響?呂勇斌表示,從長遠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新事物的成長,中外銀行競爭將更加激烈甚至慘烈,未來存款業務差異性會更加明顯。
而對於外資銀行為何按兵不動?業內人士分析,外資銀行存款門檻較高,據最新修訂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外資銀行分行可以吸收中國境內公民每筆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且外資銀行網點少、業務量少,存款業務較小。外資銀行在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方面具有優勢,他們可以通過發行理財産品、開展私人銀行業務拓展期業務。
未來存款業務差異性更明顯
部分銀行5年定存利率(單位:%)
中國銀行 5.1
工商銀行 5.1
建設銀行 5.1
農業銀行 4.25
交通銀行 4.25
平安銀行 5.225
湖北銀行 4.95
東亞銀行 5.225
匯豐銀行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