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排行榜的公信力不能靠“吹”

  • 發佈時間:2015-01-22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曹燦輝

  ■教育時評

  時下,國産大學排行榜層出不窮:有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版、中國校友會網版、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版,等等。在不同的大學排行榜上,同一所大學排名不盡一致,有的甚至相差很大。但各家在發佈榜單時,都自稱很權威。

  從我國首次出現大學排行榜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國內有近20個機構和學者,發表了超過50種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但品質參差不齊。目前,對於大學排行,並沒有國家有關部門的權威榜單,教育主管部門多次表態,不建議搞綜合排名,學科專業排名相對更客觀、公平。

  當前社會上搞的一些大學排行榜之所以屢遭詬病,原因就在於各版本的排名缺乏公信力。一是評價標準不同、引用參數各異。譬如有些排行榜看重學校規模,一些規模較大、學科齊全的大學便會佔較大優勢,而一些精度較高或是專業性較強、學科比較單一的大學便會吃虧。二是感情親疏影響認知。國內一些大學排行榜的研究機構大多挂靠于某所大學,或主要由某所大學的校友構成,往往會將自己所在大學排到靠前的位置。三是排名機構涉嫌“錢名交易”的“潛規則”左右了排名。

  缺少公信力的大學排行榜,勢必導致各版本互相“掐架”的現象。如果高考考生在報考時以此為參考,就會産生誤導。在評價大學辦學成績時,其採取的一些功利性指標,如學生規模數、論文數、院士數等,也會誤導教育主管部門和一些大學在辦學時追求“大而全”,不利於大學潛心提高辦學品質。一些高校負責人把本校在大學排行榜中的位置看得很重,甚至不惜動用學校辦學經費進行公關,以求得到個好的名次,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拉低大學排行榜的權威性。

  然而,目前的現狀是,大學排行榜還是惹人關注的,主要原因還在於有市場需求。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多數中國家長和學生仍然懷有深重的名校情結。每年高考人數達上千萬,考生和家長需要細緻、全面地了解大學,以準確填報高考志願,大學排行榜可以為家長和考生提供認識導向,而排名成為他們擇校的重要標準,這就是近年來大學排行榜流行不衰的根源。

  其實,並不是只有我國才有大學排行榜,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有,國際上較為知名的有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發佈的大學排行榜等。這些機構也一樣會用各種指標給大學排名。問題在於,歐美很多國家的大學排行榜出現時間較早,當地學生和家長對其已經有了較為理性的認識。他們大多不會把排行榜的分量看得很重,比如美國高中生在申請大學時,並不會只盯緊哈佛、耶魯這類名校,他們知道如何判定自己的實力,更知道大學排名並不代表一切。

  筆者以為,就國內現狀而言,作為編制大學排行榜的民間機構,一要堅持大學排行榜的公益性,肩負社會責任感,抱著對社會大眾負責的態度來製作。二要採用科學的評價理念和方法,遵循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原則,比如選用哪些評價指標,確定怎樣的權重等。三要培養良好作風,自覺抵制各種“潛規則”的侵蝕。四要成立評估協會,統一制定行業職業規範和職業操守,主動接受政府部門監督,共同維護評估機構的聲譽和品質。

  大學發展關乎民族未來,對於一所大學而言,對學術精神的堅守,比什麼排行榜都重要。在浮躁的當下社會,大學固然要重視外部評價,但不能被外部評價牽著鼻子走。大學應做到自知、知人,頂住短期的排名壓力,謀求長遠發展。對於家長和學生而言,大學排行榜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作為一種參考,筆者建議“貨比三家”,或許可以對高校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再補充一句,教育界對此問題的一個共識是:學科專業排名比學校綜合排名更有參考價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