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的邏輯註定越來越陌生”

  • 發佈時間:2015-01-21 14:32:17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曉波主題演講

  許多企業界人士在2014年都很關心的兩個問題:為什麼商業的邏輯越來越陌生了?為什麼人民幣越來越不安全了?從2008年到2014年我國每年新增貨幣在14%左右,經濟增長7%,這意味著錢如果不做投資而放銀行,那是一定要縮水的。2014年我國總貨幣投放量在10萬億左右,最近有消息指出,發改委批了300多個項目,固定資産投資約在7萬億左右,回顧當年的4萬億計劃,可以判斷,未來幾年貨幣的不安全性在繼續加大,因此2014年將有兩個關鍵詞值得市場注意——“資産泡沫”和“産業顛覆”

  新實業、新消費、新金融、新城鎮化——未來的經濟走向

  縱觀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的産業變革,具有波段性的變化規律。第一個階段是1978年到1998年,這20年是中國産業大週期,國家由短缺經濟變成了過剩經濟。從上世紀80年代前計劃分配的票據消費,到了九十年代末期的打價格戰和品牌戰。1998年中國的企業在本土市場賺錢,主要是吃、穿和用的三個行業,飲料、保健品、食品、紡織服裝、紡織設備、冰箱、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等行業,今天中國吃穿用全國性的品牌,90%是在1998年前形成的。1998年中國遭遇東亞金融危機,亞洲地區被美國對衝基金打垮。導致後來發生了很大的民營企業倒閉浪潮。

  爾後中國開始改革,三個改革的方向,形成了“三駕馬車”。

  第一駕馬車是取消了福利分房,大規模的推行商品房的政策。中國人民銀行鼓勵按揭20%的貸款,內需拉動就是以房地産為主力的消費,有了新房屋後,就有空調、洗衣機、冰箱、窗簾等等消費,房地産帶動57個行業的繁榮,大量資金涌向不動産。

  第二駕馬車是出口,政府逐漸取消了外貿進出口權,允許民營企業自主做外貿,出現了中國製造,以廣東為例,外貿對本省的經濟增長率由20%增長到了85%。

  第三駕馬車是投資,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北京等區域修高速公路。另外就是城市經營,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把土地賣給開發商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對於關注中國經濟的人來説,中國經濟好不好,錢基本上在三大領域中,消費、出口和投資。很多人在討論2015年中國經濟好不好,未來十年中國的産業經濟增長在哪,我認為,不在三駕馬車中了。從1998年到現在的2015年是第二個週期,但是在今天來看,投資賺錢的領域已經發生了轉移。它就是——新實業、新消費、新金融、新城鎮化。

  為什麼要加上“新”字?這意味著通過創新顛覆來獲得財富。

  中國製造業在1978年的時候仍處於非常低水準,但是到了2009年,我國的汽車産銷量超過了美國,2013年,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的比重達到了28%,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過去的幾年中,大部分東南沿海的製造業經營都很困難,今年浙江省倒閉歇業的中小企業數量大概在600萬家左右,最根本的問題不在於外部,完全是內部原因。珠三角的企業依賴於土地、人力、稅收和環境保護成本。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正在喪失,同時,我們對人才、管理、品牌的觀念也發生著變化。2015年,大型企業將面臨巨大的危機,2015年將成為大企業的危機年。我們剛完成了一個案例研究,案例是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一個如今面臨危機的傳奇企業——李寧。李寧1990年創業,2010年到達巔峰,在中國區的銷售額和耐克、阿迪達斯不分上下,有6000多家連鎖店。但是,兩年後卻巨虧80個億,今年虧了8個多億。它的危機在哪?並不是人們不穿運動鞋了,問題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去店裏買鞋了,都喜歡網購去了,於是這些連鎖店就成了負擔。另外,年輕人並不了解李寧,品牌老化,國際化不成功都導致了李寧今天的困窘。其他的還有,海爾銷售下滑、娃哈哈面臨虧損,服裝、餐飲等企業紛紛面臨困境。

  那麼哪些企業開始活躍呢?我們在順德做調研的時候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順德是中國家居的集散地,那裏的家居企業也面臨困境,當大部分家居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有幾家企業卻能保持每年60%到70%的增長。他們也是傳統的家居企業,他們也在全國賣家居。那麼他們做了什麼?“他們是拿電腦賣的,所有的家居專賣店中擺放著一堆電腦,在網上,他們會問你家面積多大,客廳多大,花多少錢購買家居,打算購買日式還是美式家居等等問題。所有的數據輸入後,會出現一系列供你選擇的家居,還有虛擬場景,旁邊有很多的面板。這些是否是你想要的模式?如果想要的話,就付款,順德來製造。”這個叫C&B,以前是生産後送到消費者,現在是消費者選擇後回到生産環節,這就是顛覆。

  還有個河北做魚缸的企業,這個行業利潤很低,規模也有限,但是河北這家企業賺的錢卻是這個行業前十家企業賺的錢的總和。這家企業是怎麼賣魚缸的呢?在賣給你魚缸的同時給你一個APP,然後通過不斷推送服務再到推銷周邊産品,這樣的方法消費者的接受度很高。

  而在泉州有11家上市公司做運動品牌,但是經營都很困難。其中有家企業老闆去看電影《親愛的》,電影講的是兒童丟失的故事。看完電影后,老闆讓員工去思考《親愛的》電影跟鞋子能有什麼關係。他的員工拿著這個問題到北京找百度公司,百度就幫他解決了。12月份的時候,企業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防丟的鞋,鞋裏放了晶片,如果鞋子離開你的距離超過20米,對應的手機會震動。穿著這樣的鞋,當孩子被抱走了,手機會報警。這是第一家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鞋企。這就是新實業,用資訊化的手段,用新的商業模式,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和思維對傳統企業進行了改造。可以預言,未來幾年內,沒能跟上創新的中小企業將會被淘汰。

  “每百元消費,8元在網上完成”

  零售服務業所面臨的壓力跟製造業差不多。中國現在是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最大的國家,每個季度是9000萬台,一年3億多。我做了調研,中國人特別喜歡玩手機。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是多少?美國人是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是每天一個小時,中國人是每天三個小時。中國的上網人口是美國整個上網人口的一倍左右,並且上網平均年齡比美國的小10歲,在26歲左右。2014年網路消費統計,100元的消費,有8元在網上完成的。中國現在是全球電子商務最先進的國家之一,這种先進帶來了一個問題,對所有開店舖和做零售的朋友而言,他們的工作變得很困難。有一句話流傳了很多年,叫做“一鋪傳三代”,這句話未來未必會成立。零售業面臨很大的困難,很多的零售業通過創新的模式改變。

  “第一,是重度垂直,只做一件事。第二,和智慧化有關。第三,通過O2O實現獲利。”

  去年國內有一家洗衣店進行融資。第一輪估值是兩個億,騰訊投了10%,買了2000萬股權。這個新聞出來後,國內比較震動。為什麼洗衣店估值兩個億?過去兩個月後它推出了一代洗。有衣服要洗的話,可以通過手機下載,有服務員找到你,用一個袋子,將你們的衣服放在裏面,能塞多少就塞多少,打個包99元,48小時候送回來。用這樣的方式,讓一個物理場所的洗衣店跟周邊社區的環境和消費者的關係,完成了一次再造。這些特別不起眼的行業,未來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通過新的服務方式完成了一系列的轉型。

  “未來經濟是圈層經濟”

  圈層經濟的變化大概是2014年我個人消費中最大的體會。

  2014年我看了三部電影,一部是《歸來》,我覺得很看好,張藝謀終於歸來了,結果票房非常差,只有一個億。我問90後,為什麼不看《歸來》?他們説看不懂,故事太陳舊,看不懂這個海報,因為90後不認識繁體字。去年看了《小時代3》、《後悔無期》,我都看得睡著了。

  去年的這三部電影,讓我清楚地認識到了:我不是中國電影的主要消費體,因此要將世界交給80後、90後。他們在未來的消費中,跟原來最大的區別在於:60後、70後主導消費市場的時候,是有大眾品牌的,我們在大眾娛樂和大眾消費環節中存在。未來的世界,會側重小眾化和圈層中,某個領域非常出名的人,在另外一個領域知名度就是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