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出“中國聲音” 提供“中國方案”

  • 發佈時間:2015-01-21 04:52:3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引起廣泛關注。《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意見》的出臺背景、重要意義和政策亮點,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

  智庫謀遠是時代的召喚

  《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於推動發展智庫的綱領性文件,標誌著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號角聲起,也昭示著一個發展中大國匯聚民智、科學決策的信念與胸襟,更是時代的需要。

  隆國強表示,智庫並不是新事物。國際上,上世紀20年代開始發展智庫,二戰後得到蓬勃發展。智庫的基本功能大致分四個方面:一是資政輔政,給決策者提供意見。二是啟迪民智、教育公眾。為公眾接受公共政策而營造良好氛圍。三是選賢聚才,儲備人才。四是平衡分歧。公共政策往往影響不同的利益集團,因此,智庫提供就其關心的利益達到溝通、博弈和妥協的功能。

  隆國強表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時代賦予的使命。當前,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已發展到了一個需要密集回答重大問題的時期。

  中國的崛起,使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異常複雜。一方面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機遇;另一方面又出現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要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很多問題需要統籌把握、妥善處理。

  從國內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處於攻堅期,社會建設處於深層次矛盾凸顯期。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智庫建設政策有三大亮點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智庫建設。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智庫發展。《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的頒布,體現了中央對智庫發展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對智庫工作的關懷,同時也提出了方向和期望。隆國強表示,其政策亮點歸納起來,有三點:

  第一,寬闊的國際視野。“軟實力”是比出來的,需要與國際智庫去比。《意見》是在研究了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高端智庫運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第二,緊密聯繫中國國情。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必須和中國特定國情相結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是一個鮮明特徵。新型智庫深深植根于中國特有國情、體制機制之下,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至關重要。“中國特色”特在要堅持中國道路、採用中國視角、聚焦中國發展,堅持黨對智庫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和道路。要善於運用中國視角,立足中國國情和我國在世界經濟地位的變化,從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出發,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倡議”、提供“中國方案”。要致力於研究提出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國家安全穩定方面重點難點問題的建設性意見,創造高品質思想産品。

  第三,體現了全面性。《意見》對智庫發展的主要方面都做了闡述,指明瞭改革發展方向。比如對智庫發展格局,包括社科院、黨校系統、科技智庫、黨政政策研究機構等都指出了發展方向,對不同智庫定位、人事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國際合作管理制度等都做出了全面權威的規定。

  如何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隆國強表示,智庫與一般研究機構有區別。智庫聚焦研究公共政策,必須具有三個特性:一是專業性。公共政策的制定異常複雜,需要相當的專業化知識。決策是一個科學過程,要大力提倡專業化、精準化。二是客觀性。唯實求真,實事求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三是建設性。不僅要發現問題,始於問題,還要終於建設,告訴決策者怎麼去解決問題。

  《意見》對一些發展中的共性問題提出了改革方向:比如經費保障問題。我國智庫的經費來源跟國際比不太一樣。中國智庫目前很多是政府背景。大量的中國智庫缺乏穩定經費來源。對於那些要打造成高端智庫的,政府應承擔起保證基本運作的責任,否則會出現一些為了生存而走偏的現象,脫離應有的客觀中立立場。

  還比如,經費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創新。西方智庫的經費管理是績效導向,把錢給你,考核結果,但不管過程。我國目前是從計劃經濟而來的,重物不重人,過程導向。但恰恰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人的創造性。因此,科研經費要改革,要花更少的錢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因此,目前智庫機構有經費不足的困難,也有浪費的一面。《意見》對方向性改革提出了要求,需要相關部門深入研究,結合實際改革經費使用問題。

  再比如,人事制度改革。智庫需要強調專業化,而不能是官本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讓頂級人才到智庫工作,來了能夠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這需要更多的改革創新。

  總的來看,中國智庫數量多,但制度基本參照政府機關或者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的體制設立,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與智庫的有效運作尚不適應。打造新型智庫,一定要從體制機制創新入手。新型智庫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展研究工作,要保持立場的客觀性。其次新型智庫不是機關,需要淡化行政色彩,增強靈活性,營造研究探討氛圍,聚引高端人才,做到智力制勝。

  《意見》的出臺,對於整個中國智庫的建設水準、改革創新將起到一個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方向和目標已經明確,需要各級智庫結合單位具體情況推進改革。未來中國智庫會呈現一個多層級、多領域的智庫系統,既有綜合性智庫,也有專業性智庫。每個智庫都需要找準定位,整體上形成一個多層次、多領域、專業化分工、有機協調的良好格局。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演化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