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回顧十年疫情搞好疫病防控

  • 發佈時間:2015-01-21 03:32: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疫病是動物殺手,養殖業的剋星,也是制約養殖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了解疫病發生規律,提前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對降低養殖戶損失,提高養殖效益不無裨益。因此,本報梳理了近十年來豬流行性疫病發生案例,總結歷年來豬流行性疫病的發生特點,可用5個字來概括,即“紅”、“藍”、“熱”、“瘟”、“瀉”,希望能對養殖戶有所幫助。

  “紅”——附紅細胞體病

  2002~2005年,附紅細胞體病可謂是豬場“殺手”。該病是人畜共患病,在我國已經有20餘年歷史,近年有趨於嚴重的態勢,很多養殖戶因此損失慘重。可發生於各齡豬,但以仔豬和長勢好的架子豬死亡率較高,母豬的感染也比較嚴重,傳播途徑目前還不十分清楚。附紅體的抵抗力不強,在60℃水中1分鐘後即停止運動,100℃水中1分鐘全部滅活,對常用消毒藥物一般很敏感,可迅速將其殺滅,但在低溫冷凍條件下可存活數年之久。

  建議: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飼養用具衛生,減少不良應激等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夏秋季節要經常噴灑殺蟲藥物,防止昆蟲叮咬豬群,切斷傳染源。在實施預防注射、斷尾、打耳號、閹割等飼養管理程式時,應更換器械、嚴格消毒。購入生豬時應進行血液檢查,防止引入病豬或隱性感染豬。流行季節給予預防用藥,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黴素或金黴素添加劑;每噸飼料添加800克中藥消紅五加一;每公斤飼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連續使用30天。

  “藍”——豬藍耳病

  二類傳染病,我國于1996年發現該病,2006年在全國大面積暴發。曾被稱為“神秘豬病”、“新豬病”及“豬瘟疫”等,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引起的疫病,感染豬發熱、厭食,妊娠母豬晚期流産、早産、産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各種年齡豬(特別是仔豬)呼吸障礙為特徵的高度傳染性疾病。該病傳播速度快,尤其在豬群密集、流動頻繁的現代化養殖場更易引起流行,常為地方流行性,長期危害養豬生産,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初期發病豬表現為發燒,體溫41℃左右,以40.5℃體溫為最多。精神沉鬱,不吃;眼結膜炎、眼瞼水腫;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鼻孔流出泡沫或濃鼻涕等分泌物;皮膚發紅,耳部發紫,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處皮膚呈紫紅色斑塊狀或丘疹樣;部分病豬出現後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産率可達30%以上,繼發感染嚴重時成年豬也可發病死亡。

  建議:補充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混合感染。高溫季節,做好豬捨得通風和防暑降溫,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持豬舍乾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根據周邊疫情結合豬場情況,接種藍耳病疫苗。清除糞便及排泄物後,用“菌毒5醛殺”1:500對豬舍內及周邊環境消毒,高熱季節一週2次,對進出豬場的車輛重點消毒。發病高峰期,不去疫區引種。對病死豬不流通、不宰殺、不食用。

  “熱”——高熱病或高致病性藍耳病

  2006年春夏之交,我國南方暴發以“高熱、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為特徵的豬“高熱病”,並在較短時間內迅速蔓延至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很強的感染、傳播能力及區域流行性等特點,給我國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發病豬不分大小,均可感染,發病率可達80%~100%,死亡率可達60%以上。發病豬出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採食下降、呼吸困難、皮膚發紅、耳朵發紫等臨床症狀,該病被稱為“高熱病或高致病性藍耳病”,非人畜共患病,病毒不感染人,被列為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已成功研製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專用診斷試劑和新型疫苗。

  建議:疫病暴發時期豬場及豬舍周邊用“欣潔”1:400倍消毒,每7天替換一次;豬舍內用病痊滅1:200倍帶豬消毒,每週2次,人員、器械及飲水同時消毒。降低飼養密度、加強通風,提高豬體抵抗力。新進豬每噸飼料中增加氟尼康150~200克、維多力康200克、黃芪多糖原粉100~150克,連用7天,調理安穩後再種豬瘟疫苗。仔豬出生後第7天、斷奶前1天、斷奶後第7天分別用賽福龍10毫克、15毫克、20毫克進行保健。仔豬斷奶後每噸飼料中增加黃芪多糖原粉150克、賽富龍250克,連用7天,隔20天再用藥一次。母豬産前7天至産後7天每噸飼料增加50%黃芪多糖300克、維多力康200克、泰妙龍150克。

  “瘟”——豬瘟病

  豬瘟又稱“爛腸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發熱、接觸性傳染病,流行廣泛,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極大,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病豬體溫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減退或停食,精神沉鬱,伏臥喜睡、寒顫、擠臥一堆或鑽草窩。站立行走拱背彎腰,四肢無力,行動遲緩,搖擺不穩,眼結膜發紅,有膿性分泌物,先便秘,後腹瀉。耳根、腹部、四肢內側等處有指壓不褪色的紫紅色出血點。

  建議:凈化種公、母豬及後備種豬,及時淘汰帶毒種豬,建立健康種群,繁育健康後代;提高群體免疫力,做好免疫抗體跟蹤檢測;實行定期消毒,全進全出防止交叉感染。按每公斤體重注射0.2毫升高熱金針,同時搭配柴胡和高含量的頭孢噻鈉。定期用消毒劑,如用柏蘭膚乳凈清洗食槽,用菌毒諾安場地噴灑。對慢性或非典型性豬瘟按每10公斤體重肌肉注射5頭份的豬瘟細胞培養活疫苗,50公斤以內病豬加大劑量注50頭份,並配合強心、利尿、補液等,對症治療。同時應用柏蘭紅黴素粉、喘痢康或柏蘭功夫飲水治療並發癥,用維多利、多礦鹽補充營養與體液,增加抗病能力;用中藥荊防敗毒散或清瘟敗毒散拌料喂服;皮硝(硫酸鈉)120克、土狗子(螻蛄)7個。土狗子搗爛,先服皮硝,後服土狗子,連服2劑(50公斤重豬1次內服)。

  “瀉”——豬病毒性腹瀉病

  2010年底至今,仔豬因腹瀉死亡嚴重,給很多規模化豬場帶來巨大損失。豬病毒性腹瀉病是養豬生産中常見的一類疾病,在引起豬腹瀉病的各種病因中,病毒性腹瀉危害最為嚴重,它可引起仔豬的死亡,成豬的生長緩慢,飼料報酬的降低。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有暴發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兩種。發生特點是可見水樣腹瀉和嘔吐,表現為發病急、傳播快,1周齡內仔豬出現症狀後2~7天內死亡,死亡率可高達100%,成年豬經3~7天腹瀉後,可逐漸康復,但可能形成僵豬。

  建議:目前市場上商品化的疫苗主要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油乳劑滅活疫苗,既可接種母豬保護哺乳仔豬,也可直接免疫接種仔豬使其獲得免疫保護。在豬病毒性腹瀉疾病流行季節前20~30天進行全群免疫接種,一般滅活苗接種後14天,弱毒苗接種後7天産生免疫力,接種後20~30天抗體達到最高水準。免疫期為6個月。

  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輪狀病毒病弱毒苗在母豬分娩前5~6周和1周各肌注或鼻內接種一次後,對哺乳仔豬的被動免疫保護率在95%以上。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的免疫,可用於妊娠20~30天母豬後海穴接種。仔豬被動免疫的免疫期為哺乳期至斷乳後7日內。豬輪狀病毒弱毒的免疫,可在母豬産前15天和産後7天進行2次免疫。

  凡發病豬場首先應採用弱毒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一般7天即可平息疫情。有條件的豬場,可採用淘汰母豬或育肥豬製備高免血清(必須無菌,56℃30分鐘滅活),用於口服或肌肉注射,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另外,可採用對症治療(補液)或用抗生素控制各種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