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大爺的灶臺人生

  • 發佈時間:2015-01-21 03:32:1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眼看春節快要到了,張大爺從鎮上買回一個微波爐。按照産品操作方法,大爺試驗了好幾次。他邊試驗邊説:“乖乖,這傢夥還真好使,才幾分鐘,幾樣菜就熱了。”

  張大爺名叫張士揚,今年68歲,家住江蘇省泗陽縣王集鎮武集村。張大爺家裏,冰箱、彩電、空調、電磁爐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他説:“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過去都不敢想。”

  説起鍋灶的變化,張大爺無限感慨:“現在與過去比,那是一個天,一個地。”小時候燒的都是悶灶鍋,製作悶灶鍋是需要技術的,必須選擇帶粘性的土壤,加適量稻麥草和水拌成幹爛適中的泥巴,先用泥巴在地上做個60公分左右的鍋底,然後將鍋底四週向上圓起成鍋墻,再將泥巴搓成雞蛋粗的長條,接續鍋墻一圈圈向上加,到一揸高即可。曬乾後,再做第二期,到三四期收口後才算完工。

  悶灶鍋曬乾後,還要在一邊開個遞送柴草的三角形鍋門。悶灶鍋大多沒有爐底,都用麥根、樹枝、樹葉等燒飯。每次燒火,低矮的茅草屋裏全是煙霧,做飯人被熏得流淚。時間長了,屋頂的柴巴也被熏黑了,還垂挂著許多黑條狀煙油——吊大油。

  又過了幾年,悶灶鍋有了升級版。雖説還是悶灶鍋,但是這回悶灶鍋下邊多了個爐底,旁邊多了個風箱,張大爺還依稀記得,每到做飯時,拉著風箱,“呱嗒呱嗒”的聲音很有節奏感,家旁過路的人都能聽見。風箱形狀就像現在的電腦主機,只是長度約有70釐米長。風箱的前邊有個把手,把手上兩根方木桿與風箱裏的雞毛板“活塞”相連結;風箱拉動時,風箱兩頭的進氣孔上的“舌頭”一張一合,氣體便從風箱中間的出氣孔吹進爐底。有了風箱的悶灶鍋,做飯雖然比較快,但是煙霧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就這樣,張大爺拉了近10年的風箱。1970年前後,農村推廣節能灶——高灶鍋。別小看這高灶鍋,一般人家還無力建造,因為它需要三五百塊的磚頭才能砌成,三五百塊的紅磚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高灶鍋貴是貴點,可這種鍋的煙囪通在屋脊外,具有拔火拔煙、省草省時、排走煙氣等優點,張大爺還是咬咬牙造了一口,並且在灶臺上鑲著一個煨罐,利用做飯火溫來燉熱水洗碗。

  1996年,農村又流行起煤氣灶。張大爺擔心煤氣不安全,遲遲不敢購買。一年後,村上的人家紛紛購買煤氣灶,他也按捺不住了,也到鎮上抱回一台。“煤氣灶真方便,開關一開,火頭就呼呼直冒,做飯比高灶鍋更快、更省時、更乾淨。”自從有了煤氣灶,大爺家再也不用燒秸稈做飯了。

  如今,隨著農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電磁爐、電烙餅、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等走進了尋常百姓家,這些也成了大爺家日常生活的好幫手。

  鍋灶的小變化,只是我國農村巨變的一個縮影。從中我們也看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正在惠及億萬中國農民。張耀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