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邁步混改呈“浙江特色” 謀新常態下可持續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1-20 15:3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杭州1月20日電 (見習記者 倪晨琪)“加油站賣熱包也是首次見到。熱騰騰的包子、茶葉蛋或便當直接加熱,冬天終於可以放鬆地吃個午飯,感覺很暖心。”計程車李師傅下午2點多來到中國石化浙江杭州清泰門加油站買了兩個茶葉蛋充饑。

  這樣的“暖心”得益於中石化浙江石油混改的嘗試。在浙江,混合所有制改革正“暗潮涌動”。

  “混改,國企可以完善股東監管機制,提高公司的競爭活力與自我約束能力;浙江民企七分天下,現階段也面臨轉型升級、擴大投資空間問題。”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表示,“混”得好,將為雙方提供機會,為市場營造活力。

   共榮共生 混改的“浙江特色”

  “七分民營,三分國有”,民營經濟大省浙江最大的經濟所有制結構特色。

  2013年末,浙江省民營企業創造經濟增加值23500億元,比上年增加6.3%,佔全省GDP比重為63%。

  十多年來,浙江省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0%至70%之間。

  同時2013年,浙江省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95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34億元。省屬企業的戶均資産總額達410多億元,是十年前的5倍多。

  “浙江國有企業只佔全國國有企業數的2%不到,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凈資産、凈利潤、總營收在全國位列第三、第四和第七。”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史晉川表示,在浙江,國企民企是一種“共生共榮”的關係。

  史晉川指出,民營經濟佔浙江省經濟的三分之二,有利於形成規範的市場競爭環境,一定程度上使國有企業也要按照市場規則出牌;另一方面,很多浙江民企創辦之初,是為國企做配套服務的。

  在中國石化銷售浙江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吳慶高看來,中石化浙江石油和喜士多的合作既是“共榮共生”,互補雙贏。

  “易捷便利店是中石化銷售企業最基礎的業務之一,但市場潛力巨大,與喜士多合作,學習其運營模式、管理經驗、商品項目等,也是中石化混改的嘗試。從便利店開始,充分利用自身網路,做綜合服務提供商,一切也都是在培養階段。”吳慶高説到。

  吳慶高表示,中石化浙江石油易捷便利店與喜士多的合作項目3月底杭嘉湖地區將有110個點,預計還將陸續與其他企業在醫藥、物流、電商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這樣的混改推進不僅有利於創造企業內部更靈活的機制,煥發活力,更可以服務百姓,踐行為美好生活加油和打造人民滿意企業的理念。

  “在浙江這片森林中有好多參天大樹,因此形成了相對比較好的生存環境。浙江是最有條件做混合所有制的地方。”史晉川説。

  特殊的經濟結構特徵讓浙江混改呈現“浙江特色”。

  浙江省國資委曾公開表示浙江國資國企改革的思路:以國有資産證券化為抓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規範經營、提高效率為重點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國有資産證券化為抓手”一語,意味深長。

  《證券時報》曾報道,主管浙江國資系統的副省長朱從玖,年初親赴上海等地學習取經,最終草擬了新一輪浙江國資改革方案。分類監管和資本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有望在浙江版的改革方案中得到較多體現。

  據悉,目前浙江省屬企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10家,省內市、縣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2家,資産證券化率37.4%,浙江國資證券化水準不低。

  金融係專業出身,從中國資本市場及證監系統走出來的副省長朱從玖,將如何把關國企的資本證券化,引人關注。

  “市場化運作,市值和效率就會高。海康威視近900億的市值,也是得益於股份制改革比較徹底。海康的公司員工也會持股,大家共用成果。沒有這樣的機制,人心就易散。”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一波説到。

  鄭一波指出,別看國有還是民營,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治理結構和市場化運作及市場化需求,不能要壟斷,要有公司化的治理結構。雖然海康還是國有控股,有審批流程,但還會放權。

  如何“混”得好 道路且長

  “在過去兩屆浙江國企民企對接會中,省能源集團拋出了包括電力、煤氣、能源等多個項目,遺憾的是,兩年裏只有一個項目與省內民企達成合作意向。”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潮在今年浙江國企民企對接會中感嘆。

  正如吳國潮所説的那樣,雖説浙江擁有天然的環境,《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也已下發,但混改的實踐、融合與政策落地還是存在”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指出,民資進入國企是存在不少困難,國企大多在主管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壟斷優勢,一些不想讓出唐僧肉,一些則是管理層不願意民企進入,決策自由度會受到牽制。同時在資産評估定價方面程式也比較複雜。

  林強(化名)從地方政府部門到民企再到現在某上市公司財務總監,他向記者表示,就現在的社會地位上來説,中小企業和國企相比,民企還是處於弱勢,存在不公平。

  “就以銀行貸款來説,中小企業貸款肯定比國企難很多;民企與國企競爭,政府態度還是會更多偏向國企;在合作上,受利益驅動,國企給民企的項目是否是好項目,也曾受民企懷疑。”林強説到。

  8月,浙江省政協“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專題政治協商會議上,浙江省政協常委、經濟委主任陳正興在報告中稱,混合所有制經濟帶給了浙江重大機遇,將促進浙江經濟轉型。但他也認為,目前浙江混合所有制經濟存在思想認識疑慮、政策隱形壁壘和法律法規的問題等。

  為進一步活躍民企民資,2014年底,浙江省政府出臺《關於切實做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示範項目工作的通知》,推出的首批70個示範項目,總投資額超3600億元,擬引進社會資本2363億元,項目均已明確由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

  這一舉措,被外界稱為民資“玻璃門”的破冰,市場定價真將為民資開路。

  陳新(化名)是某知名工程建設杭州分公司的負責人,他向記者表示,現在路橋建設方面,競爭非常激烈。投標標的很多,但很多由國企或其下屬公司攬去,競標還是很有壓力。

  對於《通知》的出臺,陳新表示,地方政府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等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國家層面也曾先後頒布過國“36條”、“新36條”及42項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鼓勵向民資開放市場,但實踐中的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希望此次能真正得以落實。

  徐劍鋒對此認為,確實存在民資進入一些公共領域,結果卻虧損的情況,最後民資不得不退出。民資在投資這些項目時,要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認真評估,對存在的問題要有充分估計,不要以為公共建設項目就一定賺錢。

  “而政府也要對項目有全面的考慮,不能只將投資缺口大、投資期長、項目效益差的進行包裝引資,否則不利於民資發展,也難以持續。”徐劍鋒説到,對於國企來説,市場主體地位、現代化治理結構等是混改必須主動做的,需要頂層設計、大膽實踐、大膽改革。

  “混合所有制經濟本身不存在博弈關係,當公有經濟和非公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浙江的經濟會出現一種‘新現象’。那時候,也許浙江GDP不是很高,但它的‘可持續性’已足以令人滿意。”浙商研究會會長王曙光曾表示。(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