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孟黎清:為國産飛機事業貢獻一己之力

  • 發佈時間:2015-01-19 08:31:1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接1版

  去年6月18日,孟黎清監造的首架ARJ21順利完成首飛。那天,孟黎清和她的團隊默默守候在中國商飛試飛中心的觀測大廳內。她説:“‘多易必多難。’首架國産民機從設計、製造到首飛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未來首架國産民機的使用者,我們參與其中,與製造商一道攻堅克難。當一個個難題被破解後,成功無疑是水到渠成的。”

  少頃,透過大螢幕,看著ARJ21飛機一飛沖天,孟黎清心中的驕傲不言而喻。這架飛機編號的為105號,是她監造的第一架國産民機,也是未來交付投入使用的首架國産民機。孟黎清陪伴著105號飛機走過了1000多個日夜。

  這些日子裏,在與中國商飛、成都航空的協作中,孟黎清深深感受到民航人對於擁有自主産權的國産民機的迫切心願和為之付出的努力。這讓她越發堅信:“我們一定會有國産民機的!”帶著這樣的執著信念,孟黎清在ARJ21的監造過程中始終把確保飛機安全放在首位,以幫助國産民機市場成功為目標,摸索出一條科學嚴謹的監造新路。通過搭建民航監管部門、製造商和使用方三方之間的溝通平臺,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及時溝通解決發現的問題。

  如今,從105號到106號,再到107號,孟黎清參與了3架飛機的監造工作。3年多來,她有2/3的時間都在上海。今年暑假,孟黎清帶著已經上高二的女兒參觀了自己工作的地方。在女兒的眼中,她讀到了一種自豪感。

  採訪結束時,孟黎清説:“監造飛機並非一時之事。我們工程師必須像中醫一樣,給予飛機細緻的觀察,從飛機運作的經驗和數據的積累中去跟蹤,去改進。需要建立有效的科學採樣機制,為國産民機飛得更穩、更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這將是孟黎清和她的團隊未來努力的方向。在這位嚴謹的民航科技工作者心中,隨著更多高新科技的運用,國産民機的性能將更加優化,中國民機製造也必將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奪目的光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