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漁舟千艘逐遠洋

  • 發佈時間:2015-01-19 06:46: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沿著我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遠眺,是一片廣袤深邃的藍色國土。300萬平方公里的美麗海域蘊藏海洋生物2萬多種,約佔世界海洋生物種類的六分之一。每年上千萬噸的海洋漁業總産量,佔去了我國水産品總産量的一半。

  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漁船港口和各項技術不斷升級改造,我國漁船隊伍順應世界海洋資源開發的趨勢,深入遠洋,已經遍佈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南極海域,成為世界主要的遠洋漁業國家之一

  從近海到深藍的優化佈局

  遠洋漁業結構不斷優化,利用公海漁業資源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大洋性漁業與過洋性齊發展的大好局面

  深海魚類作為不可多得的天然、安全、健康的優質食品,向來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消費者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海洋漁業特別是遠洋漁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深海魚類産品走上我國廣大消費者的餐桌。

  在山東青島、浙江舟山等沿海港口,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遠洋漁船隊伍剛剛從太平洋海域歸來,他們捕撈的新鮮的黃鰭金槍魚、魷魚等海産品就馬上運往各地水産品交易市場。

  遠洋漁業的發展並非偶然。儘管近海珍貴的“藍色牧場”為民眾提供了豐富的海産品,但是隨著對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海洋漁業面臨資源過度利用和水域“荒漠化”趨勢,近海資源持續衰退。同時,陸源排污壓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嚴重,海洋生物環境退化、環境災害多發等問題突出。

  為促進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國家鼓勵發展外海作業和遠洋漁業。農業部積極推動遠洋漁業産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加快發展公海大洋性漁業,實現了作業方式從單一拖網作業向拖、釣、圍等多種方式結合轉變,作業船舶從小型漁船向大型現代化船舶轉變,經營內容從單一捕撈生産向捕撈、加工、市場綜合經營轉變,遠洋漁業結構不斷優化,利用公海漁業資源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大洋性漁業與過洋性齊發展的大好局面。

  “沿海捕撈漁民轉産轉業也在穩步推進。如今5萬多人的遠洋漁業船員隊伍中,大部分人都是近海漁民轉移過來。他們有捕魚經驗,有技術,轉向遠洋是很好的出路。”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副會長黃寶善説。

  産業佈局調整之後,遠洋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2014年遠洋漁業預計總産量約190萬噸,同比增長40%。

  從捕撈到加工的升級換代

  遠洋漁業的産業化特徵日益凸現,産供銷結合逐步趨向緊密,産業鏈條初步建立並逐步延伸

  如今在各大洋上,浩浩蕩蕩的遠洋捕撈隊伍已經不再是老舊木船,而是“身披鐵鎧”、內載超低溫冷凍設備的現代化漁船。“以往的漁船從撒網、起網、撈魚、冷藏等整個過程都是人工操作,總噸位280噸的漁船可載重100噸左右,除了20噸左右的糧食補給外,還要額外攜帶三四十噸冰用做冷凍水産。人工鋪一層魚、鋪一層冰,這樣層層疊疊做冷凍。即使這樣,最多裝魚三四十噸,只能保鮮10天左右。”黃寶善告訴記者。

  “現在漁船升級換代,遠洋捕撈全部機械化操作。為保證這種遠洋深海魚産品肉質接近鮮活狀態,遠洋漁業在捕撈、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實行系統的冷鏈品質安全控制。超低溫技術處理下可以實現零下50攝氏度保鮮,保質期可達兩年之久。一條船捕魚量上百噸,相當於過去3條船,生産效益明顯提升。”黃寶善説。

  目前,以金槍魚圍網漁業、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漁業、大型魷釣漁業、大型拖網加工漁業為代表的裝備水準較高、生産效率較高的集約型船隊發展迅速,帶動了整個遠洋漁業生産力和競爭力的提高。同時,遠洋漁業的産業化特徵日益凸現,産供銷結合逐步趨向緊密,市場吸納和接受能力逐步增強,産業鏈條初步建立並逐步延伸。

  在各大超市,深海魚的深加工産品越來越多,並廣受市場歡迎。營養專家表示,深海魚因為其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對於心腦血管的健康非常有益。一些深海魚類來自100米至400米以下的大洋深處,來源於未受污染的深海區域,更加天然、優質、安全。

  “以前遠洋漁業産品全國銷售量很小,因為沒有加工技術,也沒有加工市場,大部分以鮮魚形式賣給日本。現在國內的加工能力和冷藏技術越來越先進,60%的遠洋漁業産品運回國內銷售。”黃寶善説。浙江的遠洋漁業企業大洋世家總經理曾岳祥告訴記者,2014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大洋世家天貓總成交額415萬元,海鮮類目前排名第二,是上年同期的12.4倍。

  如今,我國遠洋漁業專業加工企業已發展到30多家,遠洋漁業産品專業冷藏能力超過20萬噸/次。一些企業還在境外興建了碼頭、加工廠、冷庫、船網修造廠等陸地設施,遠洋漁業生産加工能力顯著提升。

  從資源到合作開發的戰略抉擇

  發展遠洋漁業,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需要。必須利用國際市場和海洋生物資源,為國民提供優質蛋白質

  30年前,中水集團13艘漁船、223名船員組成我國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走出國門,赴西非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索合作捕撈,揭開了我國遠洋漁業發展序幕。

  30年後,“撈點魚、掙點外匯”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國遠洋漁業更加注重友好共同開發海洋資源,發展遠洋漁業成為“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拓展民族生存空間、維護我國公海海洋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寶善告訴記者,發展遠洋漁業,首先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需要。預計到2020年,我國對水産品的需求將增加2000萬噸。受制于我國漁業資源、環境等,必須積極利用國際市場和海洋生物資源,為國民提供必要的優質蛋白質。“各國都有權由其公民在公海中捕魚,但是在捕魚中應遵守本國根據有關條約和協議就魚種、數量、方法、區域等方面承擔的義務。對於公海捕魚,誰先探明資源狀況,就享有更多的話語權。我國正不斷提高對於公海資源的開發意識,合理利用公海資源。”黃寶善説。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國公海大洋性漁業加快發展,國際競爭力迅速提升。遠洋漁業企業發展到上百家,遠洋漁船上千艘,我國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魷魚生産國、公海竹莢魚的主要捕撈國,對公海漁業資源的佔有率提高到10%。

  《國務院關於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我國將積極穩妥發展外海和遠洋漁業。有序開發外海漁業資源,發展壯大大洋性漁業。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相信未來,更多漁船將揚帆遠航駛向深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