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精緻農業絢麗綻放

  • 發佈時間:2015-01-19 02:31:2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遠安縣,隸屬於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之東北。遠安縣是軒轅黃帝正妃嫘祖的故里,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遠安縣縣域面積為1752平方公里,轄6鎮1鄉、102個村、15個居委會,193677人。縣委書記周正英、縣長蘇海濤熱忱歡迎各方賓客到遠安投資興業、觀光旅遊。

  香菇、黃茶、景觀植物、柑橘、優質米……越來越多的特色産品行銷各處;鳴鳳山、武陵峽、嫘祖紫薇畫廊……越來越多的優美景點吸引到四方來客;農家樂、農家客棧、採摘園……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此度假休閒。湖北宜昌市遠安縣這個邊遠的山區小縣,用自己秀麗的風景、獨特的底蘊,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美麗遠安,村村詩畫”,綠水青山之間,遠安精緻農業正悄然綻放。

  回眸遠安發展,于舊聞新景中,最大改變是思想的轉變。摒棄粗放式增長的老路、犧牲環境的彎路,遠安縣牢固樹立“打造金山銀山,保護綠水青山,構築民生靠山”的發展理念,全力爭當“綠色湖北、美麗荊楚的典範”和“全面發展、綜合發展的典型”,闖出了一條農業轉型、産業融合、城鄉統籌、綠色和諧的發展新路,正向著“實力遠安、生態遠安、幸福遠安”的目標快步前進。

  精緻,來自於道法自然的追求

  發展綠色産業,彰顯自然之美。自然之美需要産業支撐。遠安縣在主導産業的培育選擇上,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兼顧景觀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的農業産業體系。利用得天獨厚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景觀植物産業,把林業生態與林業經濟結合起來,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灘資源和房前屋後空閒地,大力發展紫薇、桂花、紅葉石楠等景觀植物。截至目前,全縣景觀植物産業取得突破性發展,景觀植物種植規模達到2萬畝,有辦證從事樹樁盆景景觀經營的個體戶28家,經營培育苗木品種50多個。2013年以來,荷花鎮以2000畝連片紫薇園為重點,以白鷺絢彩、廣坪印象等五大景觀節點為核心,著力打造一個集苗圃、休閒、農家樂為一體的景觀植物園、休閒觀光園。隨著近幾年的發展,景觀植物産業已經成為遠安促農增收的綠色産業和美麗遠安的重要名片。

  在保護中開發,維護自然之美。自然之美需要基礎保障。遠安縣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夯實生態基礎,為維護自然之美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態保障。高品質完成退耕還林、“雙低”改造、天然林保護、石漠化治理等營造林工程,強力推進“白板坡”、“光頭山”、“癩克包”等綜合治理。已完成工程造林1.7萬畝,建成金家灣、太平頂等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並被納入國家石漠化治理重點縣範圍。出臺《林木採伐運輸銷售管理辦法》、《古樹保護管理實施辦法》,實行森林資源總量調控和古樹名木掛牌管理,有序保障農民建房、食用菌生産、農民生活和企業用材,取消城區生活用材,確保木材消耗和林木增量相適應。深入開展林業秩序常態整治。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林地,嚴格實行林地佔用前置審批,堅決做到砍必批、佔必審、損必復、盜必懲。對重點出境路口實行全天候監控和執法調度,嚴厲打擊涉林違法行為。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全縣的綠水青山得到了有效保護。

  發展精深加工,傳承自然之美。自然之美需要內涵提升。利用農産品資源優勢和農業“四園”建設成果,遠安縣近年來大力推動農副産品精深加工和精優包裝,延伸農業産業增值鏈條,著力構建現代化的農産品加工體系。縣內農産品加工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全縣已獲得中國馳名商標3個,湖北名牌、著名商標産品3個;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農産品14個、無公害農産品4個、地理標誌登記産品3個;通過QS品質體系認證的農産品加工企業6家。19家企業陸續躋身省、市級龍頭企業行列,農産品加工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形成了“遠安黃茶”、“遠安香菇”、“瓦倉大米”、“埡絲”、“楚園春”、“森源”、“遠野風”、“馬婆”等一系列優質特色農産品加工品牌。不斷加大農業加工産品對外推廣力度,遠安縣獲評“國家級出口食用菌示範區”,馬渡河村枧口柑橘合作社生産的柑橘遠銷俄羅斯、朝鮮等國,遠安美麗農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歡。

  精緻,來自於以民為本的堅持

  精緻農業的穩步發展,來源於農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來源於農民幸福指數的不斷攀升。長期以來,遠安縣堅持以農民為中心,一切從服務農民的需求出發,從改善農民的生産生活環境出發,精緻農業逐步成為美麗遠安的共同目標。

  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生活富裕是精緻農業的基礎。2004年以來,遠安縣農民收入進入了快速增長時期,連續10年增速超過10%,最高增長23.4%,近4年增速超過12%,2013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度破萬元。2014年,遠安農業先後克服不利氣候等因素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産業發展態勢。全縣食用菌規模達1.4億袋,柑橘總産達2萬噸,茶葉總産1900噸,糧食總産10.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3%、70%、37%、0.8%以上,同時龍頭企業的迅速壯大、休閒旅遊農業的強勢崛起、景觀植物産業的迅猛發展等,都在遠安農民的“增收帳單”上大添一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讓遠安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遠安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減輕勞動強度。農民生産環境改善是精緻農業的前提。通過發展二三産業,讓農民變工人、變商人。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服務城鎮發展和工業企業、重點項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過境高速公路建設時引導農民集中建房,推進農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在此基礎上,立足於為城鎮或工業園區提供餐飲、食宿等生産生活服務,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第三産業,促使村莊整治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另一方面,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産,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種植水準,讓農民變職業農民,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和作業負擔。如遠安縣大自然食用菌合作社引進自動化、現代化香菇生産設備與菌筒規模化生産和農戶分散出菇管理模式相結合,實現了拌料、裝袋等工藝全程自動化,生産、出菇全程專業化,切實提升了香菇生産的物質裝備水準,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和作業負擔,提高了菇農的勞動生産效率。

  優化生活環境。農民安居樂業是精緻農業的目標。多年來,遠安縣堅持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並舉,讓農民群眾與城市居民同等享受舒適的居住空間。將7個鄉鎮和102個村莊全部納入《遠安縣全域景區化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全域是景區、村村是景點、處處是景觀的具有遠安特色的美麗鄉村。圍繞社區建房與“遷村騰地”相結合的思路,遠安縣大力開展集中式搬遷小區建設,引導村民集中建房。依靠土地資源進行産業配套,建設標準化沼氣池及産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食用菌、景觀植物及生豬養殖業等。全縣相繼建成和啟動建設風貌協調、配套完善的農村新社區48個,河口朝陽、洋坪臨沮苑等新社區成為全省脫貧攻堅的示範樣板。堅持因需制宜、分類指導、政策配套,探索開展農村土坯房消危改造工程,3年累計改造1.2萬戶,極大改善了農民群眾的居住條件,有效保護了原生態的農村自然風貌。

  精緻,來自於孜孜不倦的創新

  培育新型主體,讓産銷市場彰顯活力。按照“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發展思路,遠安縣積極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累計培育專業大戶200余戶、家庭農場230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36個,輻射帶動農民6萬餘人,實現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實施科技創新,讓産業水準提檔升級。牢牢把握産業發展的“主線”,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重點,按照發展深加工、延伸産業鏈、培育産業集群的目標,在技術攻關、新産品開發、提高産品科技含量等方面下功夫,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傾斜、技術培訓、産學研結合、成果轉化等方式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水準,輻射帶動全縣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培育湖北森源生態、湖北楚園春酒業、大自然生物科技、遠野風食品、天露科技等一批農業科技型企業,以帶動全縣食用菌、柑橘、鹿苑黃茶、優質米等農業産業的發展。先後建成馬家畈、高樓等5個百萬袋香菇標準化示範基地,平頭山、雲盤嶺、左家坪等4個千畝柑橘生産示範基地、鹿苑黃茶千畝核心生産示範基地和嫘祖千畝紫薇園等千畝景觀植物基地。

  推進農業改革,讓傳統農業煥發生機。圍繞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遠安縣近年來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依託農村集體“三資”代理服務和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引導農村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通過開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方式,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使農民享受“保底租金”外,獲得“打工收入”和“收益分紅”,目前,全縣已成立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通過鼓勵工業、礦山企業二次轉型創業,投資發展景觀植物等農業項目,引導土地向企業規模流轉,已規模流轉土地1100畝。

  精緻,來自於多次産業的交融

  讓農業與旅遊發展融合。近年來,遠安縣將休閒農業作為增加農業經營效益的重要手段,大力建設休閒農業觀光景區,同時在景區內設計、編排體現遠安文化特色的文藝作品。目前,初步建成廣坪村紫薇生態農莊、金橋、馬渡河柑橘、清煦園茶葉、鹿苑茶葉等休閒農業景區,同時,盛景園藝、楚漢風寫生基地、嫘祖文化村等一批景區項目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中。利用遠安地方農産品、餐飲文化資源,開發推出遠安原生態綠色食品、養生食譜和特色旅遊商品,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休閒農業品牌。全縣現已發展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現代農業科技園1家,休閒農莊18家,農業觀光采摘園16家,四星以上農家樂10家,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2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1個。

  讓農業與社區發展融合。多年來,遠安縣堅持農業發展和農村新社區建設並舉,讓農民群眾與城市居民同等享受舒適居住空間的同時,還能從事農業生産活動。中國遠安香菇城建設項目以“人口集中、産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整合”為導向,按照“統一基地規劃、統一建設佈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的思路,通過高標準建設岳家河、馬家畈和平田岩等3個600萬袋的香菇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著力帶動香菇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森源香菇社區從優質菌種供給、原輔材料供給、生産技術指導、産品收購等方面對社區菇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大力發展食用菌設施化種植和標準化加工,全力打造輻射周邊十多個縣市的香菇成品和原輔材料交易市場,努力建設“規劃科學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素質美”、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型社區。在極大改善農民群眾居住條件的同時,有效解決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産活動的問題。

  讓農業與文化發展融合。依託嫘祖故里、鹿苑寺等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嫘祖文化、禪茶文化內涵,賦予桑蠶、黃茶等農業産業文化韻味,著力提升農産品附加值。以鹿苑村、鹿鳴崗為生産核心區,發展、改造老茶園3000畝。以鹿苑茶、清煦園示範基地為中心,輻射方圓20平方公里的宜茶區域集中連片發展,建設了設施完善、生態高效、具有遠安特色的黃茶基地。依託鹿苑寺景區開發項目,高標準打造黃茶手工作坊,積極展現鹿苑黃茶悠久文化歷史和黃茶工藝,以“禪茶文化”推動黃茶産業發展。“遠安黃茶”地理標誌的成功申報、“遠安黃茶”地方標準的出臺、名優黃茶鑒評會的成功舉辦等,為“遠安黃茶”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結合全域景區化建設,整合開發嫘祖文化資源,大手筆規劃建設嫘祖文化村,讓歷史、文化、旅遊、産業、新城融為一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