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絲綢企業難以走出虧損困境

  • 發佈時間:2015-01-18 19:30:5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葉琳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以來,我國絲綢企業持續虧損,素有“絲綢之府”之稱的浙江省蠶桑企業虧損最為嚴重。業內人士認為,綜合生産率低、市場競爭力弱等因素造成了我國蠶桑企業持續虧損。

  據浙江省絲綢協會對全省87家絲綢企業的財務情況統計,2014年1~11月87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203.3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48.85億元,其中33家企業虧損,虧損率達37.93%。盈虧相抵,盈利90226.2萬元。11月,浙江省繅絲企業累計利潤額繼續出現虧損,虧損率達73.33%,虧損額同比大幅上升;絹紡企業累計利潤額同比有較大幅度提高;織造企業、印染企業、其他企業累計利潤額同比有所下降;服裝企業累計利潤額同比略有上升。

  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前11個月的虧損是在上半年虧損的基礎上延續的。2014年上半年浙江省絲綢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105.18億元,37家企業虧損,虧損率達42.53%。下半年絲綢企業發展形勢依舊不樂觀。浙江省絲綢協會秘書長王偉表示,2014年浙江省絲綢行業經濟運作持續低迷,絲價全年一路走低,繅絲、絲織業困難加劇,蠶絲被行業産量下降、效益下降,絲綢出口金額出現兩位數下降,出口數量僅為最高年份的一半,絲綢行業困難形勢短期難以扭轉。

  據了解,自2008年以來,我國蠶種飼養量與蠶繭量均已連續6年下滑。更令人擔憂的是,繼連續6年萎縮之後,2013年,我國春蠶生産仍呈縮減態勢,其中春蠶飼養量、生産蠶繭分別減少一成以上,加上春蠶繭收購價大幅下跌,農民種桑養蠶的積極性被進一步挫傷。

  有業內人士表示,綜合生産率低、市場競爭力弱等因素使得我國蠶桑企業持續虧損。與茶葉、水果等相比,土地産出率和比較效益極為低下,導致蠶桑業在日趨激烈的産業競爭中始終處於弱勢。我國蠶桑産業規模化程度低,生産方式傳統。與其他産業相比,蠶桑産業集約化程度低,且多以農戶家庭小規模經營為主。受科研體制改革影響以及蠶桑産業特點的制約,我國蠶桑基礎研究投入嚴重不足,科研人員流失,可供推廣應用的實用型新成果極為缺乏。此外,蠶繭收購機制不規範,市場化程度低,人為壓價無序競爭,農、工、貿利益長期分割,使蠶繭的優質優價無法體現。

  對此,分析人士建議,未來,我國在加大蠶桑産業財政扶持力度和加強種業體系建設的同時,要制定長遠的産業發展規劃,保護蠶農種桑養蠶的積極性以推動區域內蠶業經濟發展。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劉葉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