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新農人”閃亮登場

  • 發佈時間:2015-01-18 07: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黃丹羽 章正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11月21日,在第二屆中國新農業産業年會暨全國農業經濟高峰論壇上,阿裏研究院陳亮對“雙11”數據進行了分析,併發布《新農人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10年,淘寶平臺農産品零售額約37億元,2011年,這個數字增長到110多億元,2012年,全網農産品銷量是198億元,2013年則突破了400億元,幾乎每年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在增長。

  2014年“雙11”當天,以傢具製造為主産業的江蘇省徐州市沙集鎮東方村,創造線上銷售額5987萬元,相當於淘寶網2009年全年創造的總消費額。農村電商潛力可見一斑。

  在農村電商迅猛發展的現象背後,是一代青年“新農人”的崛起。作為創業大軍中的“新面孔”,他們的出現,會帶來什麼?

  “電商新農人”正式登上大舞臺

  近日,傅智建被共青團中央評選為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他也是第一個獲得這一榮譽的“電商新農人”。

  “荔波館”落地之前,整個荔波縣大概只有二三家網店,想在當地招一個美工、客服,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實的“骨感”讓傅智建有種“坐慣高鐵又重新坐開工車”的落差感。

  在溫州大學讀書時,夢想成為“企業家”的傅智建就踏上了漫漫創業路。

  2013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領導來金州電商城參觀時,找到總經理傅智建,邀請他把電子商務引入荔波縣。“當地連網店都沒有,更別提電商人才了。”他糾結了一整天,還是決定冒險一試。年底,傅智建成立了貴州綠寶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荔波縣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旅遊業為主産業。經過思考,傅智建決定用創新的O2O(注:Online To Offline,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模式,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農産品體驗館——愛貴州特産館。在體驗館裏,遊客品嘗土特産後,可以現場購買或線上下單,還能根據遊客需要,定制個性化民族手工藝品。

  無獨有偶,在近期結束的全國“尋找鄉村好青年”活動中,同樣出現了“電商新農人”的身影。

  四川姑娘趙海伶的家鄉在汶川地震的重災區。從四川外語學院畢業後,她放棄了大城市裏的生活,選擇回鄉創業。她從開網店銷售家鄉土特産起步,註冊了青川海伶山珍公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銷售家鄉土特産,吸引一批年輕人加入她的團隊,也幫助深山裏的鄉親們改善了生活。

  去年年底剛剛落幕的2014年“郵儲銀行杯”中國青年涉農産業創業創富大賽賽場上,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農業電商創業項目。

  就是這麼“任性”

  陳楊創業後養成了一個新習慣:每天來到公司,先泡一杯自家産的咖啡。這位談到産品就有些“話癆”的85後銷售主管,在一年半之前,還是“隱匿”在北京某IT公司的程式員。大學畢業第二年,陳楊拿到了12萬元年薪,算是大學同學中的“高收入者”,可他內心還是“不安分”。

  2013年,在家人的支援下,陳楊終於邁開了“任性”的一步——辭職創業。他和在雲南的妹妹攜手,組成了一個“奇葩”團隊,分別涵蓋咖啡種植、生産、市場和研發四個環節,推出了品牌“肆只貓咖啡”。

  “在城市,一杯咖啡的銷售價格動輒二三十元,按照每杯10克咖啡來算,實際上所需成本不到1元。市場上1公斤咖啡豆售價通常在200元左右,可實際的成本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工科男出身的陳楊對數字非常敏感,“如果讓原材料提供商成為我們的股東,産品的成本就可以減少30%左右,而供應商得到的利潤則提高幾倍,皆大歡喜。”

  被朋友稱作“土老帽”的徐金永最近開始發微信朋友圈“刷屏”,上傳自家玫瑰園的照片。這一“反常”舉動,引得大家紛紛為他“點讚”。説到這裡,徐金永指著手機笑道:“看!有無線網呢,信號還是滿格哩。”原來,他剛剛在3萬平方米的玫瑰園裏架設了一條光纖。

  “無線網路覆蓋玫瑰園,作為基礎設施之一,提供給遊客使用。”徐金永説,“現在的人都愛‘秀幸福’,特別是女生,只要來參觀玫瑰園,就會拿出手機自拍上傳朋友圈,無形中創造免費宣傳的機會。而玫瑰的特性決定只能在本地銷售,朋友圈的傳播受眾集中于本地,正好能挖掘更多消費者。”

  只要遊客分享照片到朋友圈,徐金永就免費贈送一支玫瑰。看似簡陋的網路行銷方式,效果卻出奇的好,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觀光和採摘。2014年,他實現利潤200萬元。

  “開發大腦比開發大山難多了”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包容性創新課題組和阿裏研究院聯合編寫的《包容性創新和增長:中國涉農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有企業家精神的帶頭人”是中國涉農電商發展的共性因素之一。

  “荔波館”館長楊成蘭是位漂亮的侗族姑娘。她和男朋友正準備在溫州買房結婚時,被傅智建“忽悠”進了團隊,雙雙回到家鄉創業。現在“荔波館”的員工中,有10多位都是貴州籍的返鄉大學生。

  傅智建常常被各大高校邀請去作演講。上個月,他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作報告後,竟然收到240多份簡歷,許多貴州籍碩士、博士都願意回到家鄉就業、創業。

  “開發大腦比開發大山難多了。”趙海伶對此深有體會。老百姓習慣靠山吃山,很多人連“電腦”這兩個字都沒聽説過。在她的努力下,雖然老百姓還不能自己開網店,但他們已經開始接受電商,願意通過趙海伶的手,把産品賣向全國。

  “電商創業”絕不僅僅是“開網店”,更重要的是推廣電子商務創新、共用的精神,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實現當地“從思想到經濟上的轉型升級”。為此,傅智建一直堅持開辦公益培訓。“把網際網路思維帶給他們,這是一種智慧的扶貧。”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可在多地複製的O2O電商農業扶貧新模式。

  相比回家辦企業、辦工廠,電商創業更容易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因為相較于傳統的農業創業,電商創業成本低、門檻低、風險低,“既接地氣又有面子”。但是,陳楊想提醒大家:“不要聽別人説電商能賺到錢,年輕人心裏就癢癢。畢竟電子商務也處於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有賺錢的人,必定就有賠錢的。青年人電商創業,應先了解這個行業,再踏入創業。”

  見招拆招,解決“電商新農人”最大難題

  這幾天,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正在浙江義烏“取經”電商創業。

  阿裏平臺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陜西農産品電商增速位居全國第二。“去年搞的所有培訓中,電商是最受青年熱捧的。甚至出現了跑上千里來參加培訓的情形。”魏延安説,“團省委組織的培訓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阿裏研究數據表明,目前全國電商行業人才缺口150萬,而農業電商行業未來5年的人才缺口將達200萬。

  不久前,團陜西省委也針對省內青年電商創業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從事電商創業者的年輕人,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技能不足。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培訓,其次是融資和項目、政策的扶持。

  對此,陜西省啟動了“萬村萬人”青年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計劃,力爭用3年時間對全省1萬名青年進行農村電子商務專項培訓,並統籌協調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幫助電商創業青年解決資金、技術、項目等各方面的實際困難。

  “電商的出現對團組織來説,意味著出現了工作的新領域,需要我們凝聚青年新群體,回應青年新訴求,也是我們服務中心大局的新的著力點。”魏延安説。

  面對“來勢洶洶”的農業電商創業大潮,各地團組織也紛紛“見招拆招”。共青團吉林省委建立了吉林省青年創業園遼源電商園區,舉辦“創青春”吉林省首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專設電商板塊。組織開展了近5000人的電商培訓,建立了青年電商網路聯盟,開發了“e青寶”、“e青貸”、“e青通”服務電商創業的金融産品和通信産品。共青團山東省委舉辦了山東省青年電子商務大賽,優秀團隊被推薦入駐電商創業孵化基地,下半年還將組織部分優秀團隊免費赴浙江考察學習電子商務創業。浙江省舉辦的第九屆電子商務大賽,吸引了全省近百所大中專院校及企業參賽,報名人數多達13907人。

  據悉,共青團中央也正在籌劃針對青年電商創業的相關政策,更多針對這一領域的利好,開始令人目不暇接地多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