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阿裏赴美上市為中國創業青年帶來什麼

  • 發佈時間:2014-09-22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消息持續刷屏,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關注的消息之一。

  這家誕生於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于美國紐約當地時間9月19日9點半在紐交所上市,以最高融資250.2億美元的融資額成就了史上最大規模IPO。人們把紐交所的現場稱為“中國時刻”,馬雲本人以創始人身份,以8.9%的持股比例坐享阿里巴巴149億美元市值,以218億美元的總凈資産成為中國新首富,他和他的投資者、員工們頻繁被“恭喜”。

  堪稱“狂歡”的兩天過後,一個現實問題是:阿裏赴美上市,除了馬雲、投資者和員工,還能有多少中國人從中得益?

  事實上,阿裏上市對許多中國人,尤其對很多創業的年輕人來説,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精神力量。

  在紐約上市的當天,馬雲讓8位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參與者站在臺上,令很多人感到驚訝。這8個人裏有從奧運冠軍轉型為淘寶老闆的勞麗詩,有回鄉帶著蜂農淘寶致富的海歸女碩士,也有北京的快遞員,還有兼職淘寶雲客服的大四學生……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公開表示,中國網際網路這麼多公司跑到美國上市,無論納斯達克還是紐交所,都無比激動地由CEO帶著團隊或者家屬朋友上臺敲鐘,唯獨馬雲安排8個普通人上臺,真是令所有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估計美國公司上市也沒有人這麼幹過吧,這就是“think different”。

  據説這個主意提出後,被阿裏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而當這個主意實現後,更是鼓舞了許多準備創業或正在創業的年輕人。

  這兩天,一些媒體沿著這一思路,不僅報道阿裏上市,也推出普通人的創業故事。人們記住了馬雲和他的小夥伴們穿的T恤衫:前面寫著“夢想是一定要有的”、後面寫著“萬一實現了呢”。

  “穿那麼草根的T恤衫站在臺上,多美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教授劉鷹至今仍回味著這個場景。在她看來,阿裏在美國上市不僅是一個大企業的公司新聞,更是整個國家和老百姓都應該高興的事情,“這刷新了人們過去對中國企業的概念,鼓舞著一批人在新的領域,比如小微金融、大數據領域創新、創業”。

  也許正如馬雲這兩天被廣為流傳的語錄那樣,阿裏上市是“小企業的成功,是中國經濟的成功,是網際網路的成功,是一批小客戶的成功”;

  “如果我們這些人都成功,那麼中國80%的年輕人都有機會成功”;“我們可能真正代表這一代的企業、這一代的年輕人。我們競爭的是明天,是跟全球同年齡的人競爭。”

  中國消費者用自己的消費,創造了阿里巴巴的商業奇跡。不過,當代表著阿裏的這些年輕人在紐交所敲響開市鐘時,人們也想問,為什麼這家企業沒有在中國上市,讓更多的國人分享其成長與收益?

  正望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呂伯望認為,這與中國的上市制度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有關。

  呂伯望介紹説,中國上市制度尚未完全市場化,報批流程和手續對每一家企業來講,都等於“扒一層皮”。在美國,如果企業的制度和業務比較清晰的話,3個月就可以上市,但在中國往往需要三四年時間,有些企業根本等不起。對於成長很快的網際網路企業來説,更可能因此錯失機會。

  “中國的上市規則,恰恰違反了上市的初衷。”呂伯望表示,不僅是中國,全世界的銀行貸款時都會向大資本傾斜,創業公司融資較難,導致一個企業成長初期最需要錢的時候,卻偏偏很難拿到錢,通過上市讓本來銀行一家承擔的風險被分擔到千千萬萬的投資人手中,但現在諸多的限制條件,如公司成立年限、盈利規模、標準等,攔住了這些企業。

  中國的股市為何沒能留住阿里巴巴?這個問題也提給了馬雲。

  “我們15年以前沒有想過跑美國來上市,一兩年前我們都沒有想過。”馬雲表示,相信中國很快也會有很好的公司在中國本土上市,中國資本市場將會對外開放。“相信在未來10年,中國社會將有很大的變化,資本市場會更加透明、更加開放,讓大家有更多機會共同參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