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家飯菜最養人

  • 發佈時間:2015-01-18 03:00: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飯菜是人性的結晶,包涵了很多難以割捨的情感。有母愛的菜品,必定養人,它不在於廚藝,而在於歲月

  從小到大,我去過很多地方。欣賞美景之餘,更喜歡品嘗當地的美食,特別是風味小吃。那些看上去並不繁華的偏僻巷子裏、抑或交通不便的貧瘠村落,往往是享受美味的絕佳處。我是個記憶豐滿的人,打開記憶的倉庫,裏面儲存最多的是美食,當然刻骨銘心的還是故鄉的口音和母親做的飯菜。

  母親農活、針線活樣樣拿手,那一手好廚藝惹得周邊四鄰的大姑娘、小媳婦好生羨慕。時至今日,漂泊在外的我們平時難得回一趟家,能親口嘗嘗母親做的飯菜已是一種奢望。我偶爾打個電話給她老人家,她總是喜滋滋地把我當成老小孩,依舊用各種好吃的誘惑我,我索性裝著心領神會的樣子,享受老人片刻溫暖的絮語,那熟悉的菜名、母親的味道總能勾起我溫馨的回憶。

  我的家鄉位於蘇北龍苴鎮西北方向,距離鎮子有五里地的葛莊。家鄉的經濟不是很發達,但人們很會過日子,即使是三年自然災害鬧饑荒的年代,也不曾餓死人。那年月,地瓜是當家的主食,人吃、豬牛也吃。餐餐與地瓜為伴以至於我看見地瓜,都會産生條件反射,感覺胃裏直冒酸水。對地瓜,我是又愛、又恨、又怨。現在又常常感念它的好,在那貧寒的日子裏,要不是地瓜果腹,説不定我早就沒命了。

  再窮的日子也要過下去。我家人口多勞動力又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那時候餐桌上很少見到魚肉,但母親還是想著法子盡可能讓我們吃飽。母親做的窩窩頭可以説是遠近有名,不僅色澤好,味道也好。她把普通的玉米和地瓜搭配上野菜,放在鍋上蒸,做法看上去很簡單,原料也很普通,可味道就是不一樣。凡是吃過母親做的窩窩頭的人都説好吃,以至於大家爭相模倣,可就是學不來。長大後我們才明白,做這些飯菜時,哪個原料先放哪個後放,火候如何,很有講究,得用心去做。

  那時候農村沒有飯店,就連公社駐地也沒有幾家。公社的幹部也很樸素,他們下鄉時都是自個兒騎上半新不舊的自行車。實在太忙,誤了吃飯的時辰,生産隊就安排他們到農戶家搭夥。搭夥的人家也不是輕易安排的,得家庭出生好、人品好,主婦手藝高,這些我母親全夠格。自從我們家成了公社幹部搭夥落腳的定點戶,母親比平時更忙了,但我們幾個小兄妹還是很得意,偶爾也能沾點光,從大人們吃剩的飯菜裏多撈些油水。

  最難熬的季節要數春天。春天裏,青黃不接,很多農戶經常是吃上頓就沒了下頓,人們餓得兩眼昏花,自然沒有好心情,哪還能感受春天的美麗。説真的,那時候餓了,看見那綠油油的麥苗都想上去啃兩口。每每想到與這些相關聯的往事我都會傷懷。好在那年月鄉親們實在撐不下去,還可以到公社申請一點救濟糧。救濟糧可是命根子。分發救濟糧不是按人頭,而是靠生産隊評分,得分多的救濟糧就多。我看到別人家領來大袋救濟糧,只有眼饞的份。那天,我到大伯家玩,看到他家正在用分得的玉米粉做餅子吃,那餅子金黃色,看著也香,大伯看我想吃,將自己正在吃的餅子掰了一塊給我,我沒有拒絕,看我那狼吞虎咽的樣子大伯心疼得淚在眼裏直打轉轉。伯父寧可自己少吃點也不忍讓我餓著,這份憐愛,怎麼也不曾從我記憶裏抹去。

  自家的飯菜最養人,這是母親常常挂在嘴邊的話。那時這個最簡單的道理我們怎麼也聽不進去,總覺得隔鍋的飯才香。隔三岔五,你邀我請出入歌樓酒榭,逍遙那片刻的浮華,不知不覺間迷失了自己。直到有一天,感覺身體有恙,到醫院檢查,看到體檢表上的醫囑: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此時我才真真切切體會到當初母親的忠告。

  飯菜是人性的結晶,包涵了很多難以割捨的情感。有母愛的菜品,必定養人。它不在於廚藝,而在於歲月,母親不知不覺中把人生的火候做進飯菜裏,不多不少,不溫不火。每每看到餐桌上的飯菜,自然想到母愛,她讓浮躁的我變得平靜,讓如今還在巴渝的我不覺得是在遠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