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首只期權産品將推出 你準備好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1-16 15:33:50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連建明

  首只期權産品,50ETF期權將於2月9日推出,相比大家已經習慣的股票、基金而言,期權要更複雜一些,需要了解期權的知識,才可能使用這種衍生工具。為了讓大家了解期權知識,我們介紹一些期權基礎知識。

  關於期權的基礎知識

  期權(option),是一種選擇權,賦予期權買方以約定價格在約定時間購買或者出售約定數量標的資産的權利,但並沒有必須購買或出售的義務。

  從交易的角度看,購買期權合約的一方稱作買方(或多頭),而出售合約的一方則叫做賣方(或空頭)。買方是權利的受讓人,而賣方則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期權的買方在該項期權規定的時間內擁有選擇買或不買、賣或不賣的權利,他可以實施該權利,也可以放棄該權利,而期權的賣方則只負有期權合約規定的義務。

  從本質上看,期權是將權利和義務分開進行定價,期權買方為了得到合約所賦予的權利必須支付一定的對價,即權利金(premium)。

  期權有哪些構成要素呢?

  1.標的資産 標的資産是期權合約中規定的,期權持有人行使權利時可買進或賣出的資産。標的資産主要有股票、股指、外匯、利率、債券、實物商品等。

  2.行權價格 行權價格是指合約規定的期權的買方行使權利時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産的價格。在行權日,無論標的價格上漲或下跌到什麼水準,只要期權買方要求執行該期權,期權賣方都必須以此行權價履行其必須履行的義務。

  3.到期日 到期日是期權的最後有效日,是期權買方可以行權的最後日期。對於歐式期權,到期日與最後交易日、行權日通常是同一天,其中,最後交易日是期權可以交易的最後日期,行權日則是期權買方可以行權的日期。

  4.行權時間 行權時間是合約規定的可以行使權利的時間。例如,美式期權的行權時間為到期日前的任意一個交易日,歐式期權的行權時間則只有到期日那一天。

  5.交割方式 期權的交割方式有實物交割和現金交割兩種。如果某一期權的交割方式是實物交割,那麼在交割時,期權行權雙方需進行資金和現貨的交割。如果某一期權的交割方式是現金交割,那麼在交割時,期權賣方將按照約定向期權買方支付行權價格與標的證券結算價格之間差額。

  對於國內大部分投資者而言,期權屬於新的金融衍生品,但是期權的思想大家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許多地方都蘊含著期權的原理。比如,購房合同相當於認購期權。

  對於簽訂買房合同的購房者而言,其擁有了在約定的時間以合同中約定的價格購買該房屋的權利,這和認購期權合約十分相似。簽訂合同所付訂金相當於認購期權的權利金。買房合同和認購期權的區別在於買房初始訂金本身就是房款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付款時將從房款中扣除,而購買期權的花費不會在行權時扣除。

  買認購期權相當於融資買股票

  假設標的股票價格為S元,購買期權花費C元,那麼購買認購期權相當於融資S-C元買股票。投資者只需要在前期投入C元,就確定了以特定價格買入股票的權利,也就相當於融資買入股票。

  購買認沽期權相當於給所持股票買保險

  當投資者持有現貨股票,並想規避股票價格下行風險時,可以買入認沽期權作為保險。例如,投資者花費一定的權利金買入行權價格為40元的某股票認沽期權,那麼當股價上漲時,投資者保留了股票的上漲收益;當股價跌破40元時,投資者可以行使期權以40元賣出股票,從而保證股票的價值不低於行權價。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説,認沽期權就如同一張保險單。如果股票不跌反升,投資者所損失的不過是權利金而已。

  另外,當投資者對市場走勢不確定時,可先買入認購期權,避免踏空風險,相當於為手中的現金進行保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價遠遠高於行權價,即認沽期權是深度虛值期權,那麼認沽期權實際上無法對標的股票的下跌風險進行保險,也就是説如果標的股票價格跌破行權價可能性極小,保險價值幾乎為0。

  關於期權的分類

  提到期權,大家可能常常聽到認購期權、歐式期權、虛值期權等各種叫法,認為很複雜,其實這些只是對期權的不同分類。

  從期權買方的權利內容來看,期權可以分為認購期權(call options)和認沽期權(put options)。

  認購期權是指期權的買方向期權的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後,將有權在期權合約規定的時間內,按事先約定的價格向期權賣方買入一定數量的期權合約規定的標的資産,但不負有必須買進的義務。而期權賣方有義務在期權合約規定的時間內,應期權買方的要求,以期權合約事先規定的價格賣出期權合約規定的標的資産。

  認沽期權是指期權的買方向期權的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後,即有權在期權合約規定的時間內,按事先約定的價格向期權賣方賣出一定數量的期權合約規定的標的資産,但不負有必須賣出的義務。而期權賣方有義務在期權合約規定的時間內,應期權買方的要求,以期權合約事先規定的價格買入期權合約規定的標的資産。

  按行權時間來看,可以分成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

  歐式期權只允許期權買方在到期日當天行使購買(如果是認購期權)或出售(如果是認沽期權)標的資産。

  美式期權允許期權買方在到期日或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行使購買(如果是認購期權)或出售(如果是認沽期權)標的資産的權利。

  按標的資産不同來看,期權可以分為個股期權、股指期權、利率期權、外匯期權和商品期權等。其中,個股期權的標的資産是單只股票,期權買方在交付了權利金後取得在期權合約規定的行權日按照行權價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一隻股票的權利。

  按照行權價與標的資産價格的相關關係,期權可以分為實值期權、虛值期權和平值期權。

  實值期權,也叫價內期權,是指行權價與標的資産的當前市場價格相比較為有利(即如果立即行權可以獲得相應收益)的期權。如果是認購期權,那麼行權價小于標的資産價格的期權為實值期權;如果是認沽期權,那麼行權價大於標的資産價格的期權為實值期權。

  虛值期權,也叫價外期權,是指行權價與標的資産的當前市場價格相比較為不利(即如果立即行權將會導致虧損)的期權。如果是認購期權,那麼行權價大於現行標的資産價格的期權為虛值期權;如果是認沽期權,那麼行權價小于現行標的資産價格的期權為虛值期權。

  平值期權,也叫價平期權,是指行權價與標的資産的當前市場價格一致的期權。

  舉個例子來説,某ETF認購期權行權價格是2元,如果此時ETF的市場價格是2.5元,那麼這一認購期權就是實值期權;如果此時ETF的市場價格是1.5元,那麼這一期權是虛值期權;如果ETF的市場價格是2元,則期權為平值期權。

  另外,按照交割方式不同,期權還可以分為實物交割型期權和現金交割型期權。實物交割是指在期權合約到期後,認購期權的權利方支付現金買入標的資産,認購期權的義務方收入現金賣出標的資産,或認沽期權的權利方賣出標的資産收入現金,認沽期權的義務方買入標的資産並支付現金。現金交割則是指期權買賣雙方按照結算價格以現金的形式支付價差,不涉及標的資産的轉讓。

  期權與其他産品的區別

  個股期權與期貨合約有什麼區別?

  期貨合約,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品質的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

  個股期權與期貨合約的區別有以下幾方面:

  ■ 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同:

  個股期權合約是非對稱性的合約,期權的買方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賣方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期貨合約當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也就是説在合約到期時,持有人必須按照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物(或進行現金結算)。

  ■ 收益風險不同:

  在期權交易中,投資者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對稱的。具體為,期權買方承擔有限風險(即損失權利金的風險)而盈利則有可能是無限的,期權賣方享有有限的收益(以所獲得權利金為限)而其潛在風險可能無限;期貨合約當事人雙方承擔的盈虧風險是對稱的。

  ■ 保證金制度不同:

  在個股期權交易中,期權賣方應當支付保證金,而期權買方無需支付保證金;在期貨交易中,無論是多頭還是空頭,持有人都需要以一定的保證金作為抵押。

  ■ 套期保值與盈利性的權衡:

  投資者利用個股期權進行套期保值的操作中,在鎖定管理風險的同時,還預留進一步盈利的空間,即標的股票價格往不利方向運動時可及時鎖定風險,往有利方向運動時又可以獲取盈利;投資者利用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的操作中,在規避不利風險的同時也放棄了收益變動增長的可能。

  個股期權與權證有哪些區別?

  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

  個股期權與權證的區別有:

  (1)性質不同:個股期權是由交易所設計的標準化合約;權證是非標準化合約,由發行人確定合約要素,除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獨立創設外,還可以作為可分離債的一部分一起發行。

  (2)發行主體不同:個股期權沒有發行人,每位市場參與者在有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都可以是期權的賣方;權證的發行主體主要是上市公司、證券公司或大股東等第三方。

  (3)持倉類型不同:在個股期權交易中,投資者既可以開倉買入期權,也可以開倉賣出期權;對於權證,投資者只能買入。

  (4)履約擔保不同:期權交易的賣出開倉一方因承擔義務需要繳納保證金(保證金數額隨著標的證券市值變動而變動);權證交易中發行人以其資産或信用擔保履行。

  (5)行權後效果不同:認購期權或認沽期權的行權,僅是資産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相互轉移,不影響上市公司的實際流通總股本數;對於上市公司創設的權證,當認購權證行權時,其發行公司必須按照認購權證上規定的股份數目增發新的股票份數,也就是説認購權證每被執行一次,該公司的實際流通總股本數都會增加。

  期權市場發展迅速

  交易所內交易的股票期權(包括個股和ETF期權)作為最早上市的標準化股權衍生産品,在誕生以來的40年內,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在境外,股票期權作為一種基礎金融衍生工具已經為投資者普遍接受,並被廣泛地應用於風險管理和投資管理等諸多領域。

  在美國,1973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簡稱CBOE)的成立,標誌著標準化期權交易時代的開始。成立之初,CBOE期權推出了16隻標的股票的認購期權;此後,CBOE不遺餘力地從事股票期權産品開發,滿足投資者的需求。諸如,在1977年推出了個股的認沽期權,1983年推出了市場指數期權,1990年推出了長期期權(LEAPS),1992年推出區域及國際股指期權,2004年VIX指數期貨開始交易,2005年推出了期限為一週的短期期權(Weekly Option)等。目前,在CBOE掛牌交易的個股期權約有1896種、ETF期權96種、指數期權28種和利率期權4種,日均交易量達到290萬手合約以上。

  2007-2009年期間,股票期權在美國出現了井噴式增長,目前成交量最大,ETF期權次之,其他期權品種佔比相對較小。其中,SPDR S&P500 ETF期權、ishares Russell 2000 ETF期權等都是交易活躍的産品,在2013年排在股權類衍生品的前20位。由於美國期權市場發展時間較長,市場結構中以機構投資者居多,具有完備的套期保值交易體系,與現貨市場的聯動性較強,投機氛圍相對較弱。

  歐洲的期貨、期權交易量僅次於北美和亞洲,佔到全球的20.1%,是世界上重要的期權市場之一。1978年,倫敦證券交易所、荷蘭歐洲期權交易所最早開始開展股票期權業務。經過一系列的交易所並購與整合,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泛歐交易所(EURONEXT)成為最重要的期權交易所。以Eurex為例,期貨及期權産品種類豐富,其交易的股權類衍生品包括股票(包括個股、ETF)、股指及紅利等期貨與期權,尤其在2005年-2008年得到迅速發展。儘管Eurex沒有交易量顯著突出的單一産品,但其在歐洲衍生品市場卻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佔全球期權市場的份額一直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目前Eurex已有超過500多只股票期權。

  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股票期權交易在全球得到迅速發展,在亞洲地區的發展值得關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現為香港交易所)在1995年推出了首只匯豐控股期權,成為亞洲第一個為投資者提供股票期權交易的市場。南韓期權市場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市場,發展十分迅速但不均衡。1997年,南韓推出了KOSPI 200指數期權,並2000-2004年進入快速發展期,2002年1月,南韓證券交易所開始交易股票期權。首批作為交易標的的分別是三星電子、南韓通信等7隻證券。目前,南韓已成為世界上活躍的期權交易市場之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