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供需失衡,海參養殖業陷低谷

  • 發佈時間:2015-01-16 12:31:10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靜

  近兩年,海參價格一直很低,海參行業進入低谷期,不少養殖戶陷入迷茫。為解決海參養殖困局,1月15日,煙臺市水産研究所請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家,為煙臺養殖戶指導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指導養殖戶轉型。據了解,南美白對蝦適應性強,生長週期短,市場比較穩定,成為不少海參養殖戶轉型的首選。

  現狀鮮海參一斤四五十元,只夠成本

  海參行情低迷,讓不少養殖戶犯愁。“鮮海參價格太低,現在一斤50多塊錢,大棚養殖的才賣40多塊,根本不賺錢。”萊州市朱旺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藤家俊説,以前行情好的時候,一斤海參七八十元,而現在一斤50多元都不好賣,“現在人工成本漲,飼料成本漲,這個價也就能夠個本錢,根本不賺錢。”

  記者走訪農貿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上海參每斤五六十元,買的人不多,“這幾年行情都不好,酒店等一些大客戶少了,個人賣的還是零零星星。”紅利市場銷售多年海參的肖老闆説。

  萊州海參養殖戶洪廣財説,以前海參還沒長大,商販們就早早提前“盯著”,不少都是提前打電話預訂,而2014年遲遲不見有商販來收購,給商販打電話也很少有人來。洪廣財説,就在去年四五月份,他煮了800斤的海參分給親朋好友,“賣了不值錢,還不如分分大家吃了。”採訪中,不少養殖戶説,海參行業持續低迷,讓他們很迷茫。

  “海參産業自2012年開始持續下滑,主要原因是供大於求。”談起海參産業漸入困局、跌落谷底的原因,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王雷分析,就全國看來,前幾年,海參養殖利潤空間很大,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海參養殖産業。隨著福建等南方城市海參養殖普遍成功後,大量海參充斥市場。同時,受大環境影響,酒店、禮品需求量下降60%到70%,市場供大於求,成年海參最高價五六十元一斤,最低跌至30多元一斤,養殖産業基本“觸底”。

  應對專家支招,助養殖戶破困局

  為解決海參養殖困局,幫養殖戶尋找出路,15日上午9點,由煙臺市水産研究所、牟平市海洋與漁業局、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15年煙臺漁技培訓班在養馬島召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王雷現場為來自水産技術推廣站、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等60多人講解了南美白對蝦産業的相關分析。

  “與海參相比,南美白對蝦生長快、環境適應範圍廣、飼料要求低,它抗逆性強、品質高、可冰鮮運輸、加工性能好,是世界三大經濟蝦種之一。”王雷介紹,南美白對蝦適應能力很強,適合多種模式的養殖,如土池、高位池、工廠化、鹽鹼地、淡水、河口、稻田。現場,王雷講解了南美白對蝦産業概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發展趨勢,大棚養蝦的利弊,可控式大棚養蝦技術要點等方面。

  “現在看來南美白對蝦的經濟效益確實不錯,2014年,我改了6畝的海參池養蝦。”藤家俊説,見海參養殖業低迷,他也在琢磨著轉型。改養蝦後,不算養殖池改造的投入成本,養一斤蝦成本在10元左右,銷售出去一斤在30元左右,目前一畝池産量在3000-4000斤,“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養殖戶們説,海參養殖池與蝦池比較相似,與養其他海參相比,將海參池改造成蝦池也比較容易些,可以節省一定的成本。煙臺市水産研究所副所長劉永勝説,煙臺目前已經有部分養殖戶轉型養蝦,海陽市有的養殖戶已經養蝦兩三年。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到他們公司買蝦苗和飼料的也多了起來。

  劉永勝説,經過多次研究調查發現,目前南美白對蝦的經濟價值比較可觀,而且養殖週期短,價位比海參低,普通市民也能吃得起,是海參養殖戶轉型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算賬養800立方米,年凈利潤約為23萬元

  “按照目前的行情看,養蝦的利潤還是比較可觀的。”王雷舉例説,按照800立方米水體計算,改造需要花費的材料和人工費用約1萬元,蝦苗500尾/立方米,需要花費1.1萬元,按照80%成活率計算,飼料需要4.3萬元,藥品0.5萬元,人工0.9萬元,電費0.6萬元,總成本約8.4萬元;一茬蝦需要3個月,按照40頭、25元一斤計算,凈利潤約為11.6萬元,一年養兩茬,年凈利潤約23萬元。

  “雖然南美白對蝦適應能力很強,但可控式大棚養殖將成以後的發展方向。”王雷分析,影響南美白對蝦生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水溫、鹽度、蝦池管理、蝦苗品質、飼料選擇、藥品的使用等很多方面,水溫過高或者鹽度過低都會對蝦的生長造成影響,因此,一旦下雨或者溫度降低,露天養殖的蝦都要受影響,而在大棚裏,就可以人為控制調節。

  “南美白對蝦一般在27-30攝氏度的環境中生長較快,溫室養殖過程可控,反季節價格較為理想。”王雷説,溫室養殖可減少惡劣天氣的影響,兩茬養殖避開疾病高發期與上市集中期,風險相對較小。

  提醒前景雖好,但也不要盲目跟風

  王雷提醒養殖戶,雖然養蝦的前景看起來很好,但是千萬不能盲目養殖。“目前在南方主産區,因為病害暴發,養殖連連失敗,這也是近3年蝦價飆升的原因之一。”王雷説,2014年,病害蔓延到浙江寧波,江蘇有部分地區出現早期死亡現象,8月份開始北方出現大面積發病。

  王雷説,養蝦與海參高峰時的利潤仍無法相比,同時由種苗及海水帶入的病害威脅隨時存在,市場價格上下波動依然存在,管理上要求更加細緻。“因此不是説養上就能成功,就能賺錢。”

  王雷説,養殖戶如果養蝦,放苗前一定要對蝦池消毒,選苗時儘量買一手苗,挑選口碑好、實力強的企業,投放密度建議為300-500尾/立方米,但不固定,可根據蝦池的具體情況調整。“目前發病率很高,未來兩三年之內,可能會緩慢好轉,市場上蝦不會出現滯銷的情況。”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