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觀《老農民》有感

  • 發佈時間:2015-01-16 05:34:20  來源:重慶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經人推薦,斷斷續續看了幾集電視劇《老農民》,引發了對“三農”問題的一些思考。電視劇講的是山東黃河岸邊一個小山村的一群農民幾十年間的創業史、致富史,故事鮮活、生動、真實,感人至深,引人沉思。給人最大的啟示,是廣大農民對過上好日子的熱切期盼,是人民群眾中蘊含的無限創造力。

  “三農”工作是黨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慶既是直轄市,但又具有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和城鄉差異大這“四大加一大”的基本市情,決定了必須把“三農”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必須首先解決好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問題,真正做到城鄉互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工業反哺農業,這些方面已經有了一些進展,但總體上看“三農”領域的改革發展仍然是薄弱的、滯後的,有些方面還沒有破題。

  不能回避農民的利益問題。三農工作要堅持一條主線:“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三農”工作肩負一系列重大任務,包括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的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其中,尤為關鍵的一條,就是促進農民不斷增收,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農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三農”工作才不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否則,像《老農民》所演的那樣,十一屆三中全會前,農民家裏連個豬也不能養,或者只能養公豬不能養母豬,把農民的手腳完全捆住了,何談發展農業、富裕農民、建設農村!因此,“三農”工作必須堅持以農民為本。

  一定要放開農民的手腳。做好“三農”工作,必須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創新。比如説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的問題。怎麼認識和把握這個問題?就是要堅持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開經營權。農村土地的流轉,農業生産組織和生産方式的變動,規模經營、合作、聯合等,都是在經營權這個環節去完成的。這裡,要堅持一個原則: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不是幹部,流轉的機制是市場不是政府,流轉的前提是依法、自願、有償,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能下指標、定任務、超進度。土地流轉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時間可長可短,但要堅守“底線”,就是“三個不得”:不得改變集體土地的性質;不得侵犯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不得改變土地的使用性質。守住了“底線”,就可以大膽試、放開幹。

  “三農”工作要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去謀劃。比如説,城鎮化問題,必須更多地從“三農”的視野、從農民的角度去考慮,才不會走偏。這就是,城鎮化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城鎮化,農民進城不但要進得來,更要留得住。再比如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考慮城鄉資源和要素的統籌協調和優化配置,資源、要素的流向不能是單向的,不能什麼資源、什麼要素都進城了,如果把農村徹底掏空了,如何建設新農村?

  農村要發展,帶頭人很重要。正像電視劇中反映的一樣,一個有頭腦的好村支書,一個配合意識強、紮實肯幹的村委會主任,一台戲就唱起來了,全村致富發展也就有奔頭了。必須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當作一件大事來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