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涵養區農民增收問題研究

  • 發佈時間:2014-11-26 08:31: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中

  密雲縣地處北京北部山區,是北京重要飲用水源地和生態涵養發展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素有首都後花園之稱,是保證北京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然而,受傳統發展觀念影響,當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倒挂”現象十分突出,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與平原地區差距明顯,農民增收仍任重道遠,“十一五”期間,密雲縣農村居民收入僅為北京市城鎮居民收入的1/3左右。如何擺脫生態涵養區發展的困境,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高嶺鎮位於密雲縣境北部,山區面積佔到全鎮面積的80%。由於地處山區,農業沒有進行大規模發展的條件,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本鎮的特産為板栗、蜂蜜和紅杏等。近期,筆者到密雲縣高嶺鎮調研,該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為中心,按照調結構、上規模、強科技、重基礎、拓市場、優機制的思路,圍繞綠色有機農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科技創新與農民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資訊化、體制機制創新等重點,走出了一條“促增收、保生態”雙贏的農業經濟發展道路,為生態涵養區農業發展與農民增收提供了典型樣板。

  調結構,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生態涵養發展區的農民增收,除了靠政府生態補償政策、增加公共財政投入外,産業結構調整升級仍是根本途徑。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對農産品品質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綠色有機農産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嶺鎮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主打綠色牌,向生態要産品,向生態要價值。為滿足本地以及北京市區消費者對綠色有機蔬菜的需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目前全鎮已建設設施農業大棚970棟,佔地面積1600余畝,利用率達95%以上,食用菌、番茄、南瓜、茄子等生産基地初具規模,形成特色鮮明的微型産業帶。在設施農業發展中,廣泛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確保農産品品質安全。生態環境既是一種社會資源,又是一种經濟資源,密雲縣既是首都北京的生態屏障,又是市民休閒、度假、回歸自然和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天然寶地。高嶺鎮積極利用生態環境發展休閒産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發展綠色養殖、特色林果、休閒漁業、鄉村旅遊等産業,加速推進傳統農業向生態休閒旅遊業的轉化,延長農業産業鏈條,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農民收益,實現“讓群眾因生態而富”。

  上規模,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高嶺鎮平均每戶不足3畝耕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傳統農業生産效率低。為提高農業生産效率,該鎮在尊重農民利益前提下,積極推進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鎮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和獎勵措施,對一些規模化的農業經營項目進行扶植。規模化經營降低了農戶生産經營成本,成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規模化經營創造條件,高嶺鎮積極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目前已經有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1個,基本覆蓋鎮區所有村。

  強科技,重視科技推廣創新和農民培訓。科技是農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的源動力。高嶺鎮堅持“立足自身,借用外腦”,始終注重當地科技支撐體系和服務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北京科技人才資源密集的優勢,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科技推廣部門合作,不定期聘請專家及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舉辦板栗、糯玉米、養蜂等培訓班,同時,注重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培訓,以新型農民培訓為抓手,不斷完善推廣機制,積極尋求相關科技、人才、資訊支援。目前,該鎮農業科技推廣隊伍人員穩定、工作高效,有農技推廣服務機構3個、農技推廣服務人員19名、農業技術支援人員13名,全年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超過500人。實踐證明,多種形式的科技推廣和技能培訓,切實提高了該鎮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與生産經營能力,為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基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是弱質産業,必須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改變靠天吃飯的狀況。實施了10項水利富民工程,開展了飲水解困、節水灌溉、河道清理、土流失綜合治理以及地表水一級保護區等方面建設,在“保水”、“護水”的同時為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實施了5000畝農業綜合開發工程,積極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修復田間道路,不斷改善村民農業生産條件。該鎮地處偏僻,為解決大型運輸車輛的出行問題,促進農産品銷售和市場開拓,該鎮採取與其他相鄰鎮共同出資、統一規劃的方式,對主要運輸幹道實現互聯互通以及路網的優化,徹底改善了道路狀況,方便了當地居民生活,更重要的是使該鎮與北京、河北的市場連接成一個整體,加速了資源流動和商品交換。

  拓市場,發揮新型網路媒體平臺作用。高嶺鎮地處山區,在資訊獲取方面與資訊發達的城市地區相比處於劣勢。針對這一情況,鎮政府建立了覆蓋全鎮的網際網路體系,充法發揮用網際網路的作用,幫助農戶獲取必要的政策、科技、市場、就業等方面的資訊,有助於農戶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産和經營,既減少了農業生産的盲目性,又降低了農産品的銷售成本,解決分散的小農生産和統一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了農民生産經營效率。為加強市場建設,促進鎮域商品經濟發展,高嶺鎮建成了最大的農貿市場,有力地推動了地方商業貿易的發展,成為推動地方産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推手。

  優機制,注入農民增收新活力。為彌補資金短缺,該鎮建立了政府引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方面積極發揮國家投資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入當地農業發展,以各種形式參與生態涵養發展區建設。在項目選擇上,以佈局合理、産業友好、主導突出、節約高效為目標,堅持“引進強縣”不動搖,按照“污染企業別進來,進來企業別污染”的原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引進和發展科技含量高、勞動力就業多、對財政貢獻大、無污染的生態友好型工業,著力打造生態工業發展基地,以搞活經濟、實現綠色發展來促進農民增收。項目進駐後,當地政府通過不斷完善服務機制、優化服務環境,及時受理、處理外來企業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實現投資軟環境的持續改善,幫助入區企業做強、做大。

  密雲縣高嶺鎮通過發展環境友好型産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了生態涵養區生態環境功能和産業經濟功能的統一,在促進當地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農民種養能力大幅增強、種養效益明顯。截至2013年,全鎮7個低收入村有949戶2636人實現了脫貧,累計消除低收入戶58%,脫貧率為70%;每人平均增收13%,增速連續5年高於縣平均水準,與北京市城鎮居民收入差距收斂趨勢日益明顯。高嶺鎮的農業發展實踐為全國其他生態涵養區農民增收提供了典型樣板。(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