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適應新常態 M2增速放緩

  • 發佈時間:2015-01-16 05:31:2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15日,央行發佈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較往年有所下降,稍低於市場預期。2014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9.48萬億元,同比少增3.08萬億元。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分析認為,目前中國處於“三期疊加”期。2014年M2增速較往年下降,也是經濟結構調整、銀行表外融資收縮、産能過剩部門增速放緩、同業監管在貨幣增速上的反映,也是金融適應經濟的“金融新常態”。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策劃統籌:謝美琴 何勇榮

  數據亮點

  實體經濟長期信貸需求態勢好

  根據央行數據,2014年12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個和1.4個百分點。盛松成分析表示,2014年M2高於GDP和CPI增速約2.8個百分點,在正常範圍內,與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的預期目標相匹配,金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

  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2014年全年社會融資增速也有所放緩,2014年新增社會融資16.46萬億元,同比少增8598億元,餘額同比增速約14.1%,較2013年下降了3.4個百分點。

  2014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8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基準利率下調、審批項目逐步推進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部分表外融資的回表需求對當月信貸投放形成了較好支援作用,此外銀行也加大了對基建公用事業領域的信貸投放。

  從信貸結構來看,企業中長期信貸和居民中長期信貸投放較快,2014年12月新增額分別約為5289億元和1675億元,同比分別多增4987億元和2148億元,餘額同比增速較上月末均略有提升,是當月信貸投放的主要貢獻因素。當月票據新增額為負,也顯示實體經濟中長期信貸需求態勢較好,銀行適當壓縮了短期票據的融資規模。

  另一方面,存款流失的態勢依然較為明顯。2014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9.48萬億元,同比少增3.08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1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97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531億元。2014年1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7229億元,同比少增4281億元。

  全年來看,我國有資本流出壓力,2014年1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84萬億美元,較9月末減少了近500億美元。外匯佔款仍不容樂觀,這對國內流動性有緊縮影響。但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偏松,貨幣市場保持流動性總體平穩、適度寬裕仍將是主要政策目標。

  新年展望

  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定向調控

  在1月13日至14日舉行的人民銀行貨幣信貸與金融市場工作會議上,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指出貨幣信貸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央行表示,一方面,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定向調控和改革創新。央行透露,未來會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同時,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事實上,從數據看到,2014年以來,人民幣存款餘額同比增速持續低於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計,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12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3.6%,而存款增速只有9.1%。“這種狀況將加大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對銀行信貸投放構成限制,不利於整個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表示,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大背景下,存款增速持續下降情況下存款市場競爭激烈,銀行負債成本會因存款利率上浮擴大而迅速推高。

  連平建議適度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緩解銀行存款和負債壓力。“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利率只有1.62%,而目前銀行的計息負債成本接近3%,成本收益倒挂明顯。通過降低準備金率來提高銀行資金運用能力、增加高收益資産配置,有利於促進貸款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

  此外,在存款增速放緩、負債結構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少銀行業人士也提出希望監管部門進一步優化調整存貸比計算口徑,考慮到存貸比監管將列入修法程式,在“過渡期”內,應再次調整這一比例的計算口徑,以緩解銀行吸收存款和負債成本上升的壓力,這也是促進利率市場化平穩推進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有效措施。

  專家解讀

  “金融新常態”下

  流動性仍較充裕

  專家分析認為,從全年來看,2014年貨幣創造相對較緩,在利率市場化、金融創新加強環境下,商業銀行存款增速放緩、負債結構變化較明顯是形成這一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對於廣義貨幣(M2)的放緩,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分析認為,目前中國處於“三期疊加”期。2014年M2增速較往年下降,也是經濟結構調整、銀行表外融資收縮、産能過剩部門增速放緩、同業監管在貨幣增速上的反映,也是金融適應經濟形成“金融新常態”。

  其指出,在“金融新常態”下,外匯佔款明顯減少,是造成M2放緩的重要原因。2014年末,我國外匯佔款27萬億元,全年增加6410億元,同比少增了2.12萬億元,使得央行不再需要通過回收外匯來投放流動性。另一方面,同業業務監管加強,也導致貨幣派生能力的下降。加上存款偏離度考核指標實施,使得季末、年末商業銀行存款衝時點的積極性減弱,2014年12月份存款增長不及往年,在某種程度上拉低了12月末M2數值。

  盛松成強調,當前貨幣市場利率在下降,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都在3%低位,説明在金融市場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裕的。

  而在社會融資規模方面,由於産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製造業、房地産行業等大規模資金需求部門擴張趨緩,是形成社會融資規模增長放緩的重要原因。連平分析表示,在規模增長放緩的同時,新增社會融資結構在2014年出現了較明顯的變化,銀行表內融資佔比大幅上升。形成這一現象既有傳統表外融資主體融資需求較弱的因素,也有監管加強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12月銀行信貸供給態勢良好,基準利率下調、審批項目逐步推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部分表外融資的回表需求對當月信貸投放形成了較好支援作用,銀行加大了對基建公用事業領域的信貸投放。2014年12月信託和委託貸款新增較多,但全年投放增速仍較2013年末有大幅下降,年末新增較多或是短期續作較多的原因。受益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利率下行預期和股票市場的繁榮態勢,當月新增債券、股票融資額較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