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立院長“心常態” 醫改故事更精彩

  • 發佈時間:2015-01-16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初,國家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迎來積極的信號,不少投資機構從健康服務業的“大蛋糕”中嗅到了投資的機會,紛紛將目光投向公立和民營醫院,投機性地“大幹快上”。一些公立醫院也巧立名目,在追逐新的醫改浪潮中迷失了方向,使一些地方的醫療市場波濤洶湧。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院長郝義彬説,如今,醫院進入“深水區”,醫改不會總是波瀾壯闊、風起雲湧,而是靜中有動、由淺及深。有一個詞叫“靜水深流”,意思是,水面風平浪靜,水下激流涌動,這種變化往往不易覺察。醫改靜水深流,這也是一種新常態。

  記者採訪深感,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醫改迎難而上,清晰的發展路數可圈可點,難能可貴,真的很給力。

  摒棄浮躁

  在醫院發展上深嵌“耐心”和“定力”

  如人們所見,醫改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用遍佈荊棘來形容。然而,正是在如此背景下,新醫改堅定拉開帷幕。

  如何適應醫改新常態,作為一名公立醫院的院長,郝義彬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首先需要公立醫院院長的“心常態”,不能搞醫院“大躍進”,不能搞醫療設備“軍備競賽”,不能玩弄“概念醫院”,追求轟動效應,而要在醫院發展上深嵌“耐心”和“定力”,冷靜理性而又積極主動,不急不躁而又精準發力,如此避免急功近利、防控醫改風險,方能讓醫改擲地有聲,讓醫院發展惠及民生健康。當院長的心才能有更多的“從容”和“淡定”。

  醫院幹部職工談起中心醫院這幾年的發展思路時,動情地介紹起醫院五年前的狀況,那時,醫院沒能抓住自1998年開始的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為發端的醫療改革帶來的機遇,找準公立醫院發展的定位。與此同時,其他醫院發展迅猛,中心醫院作為鄭州市屬的“三甲”綜合醫院,綜合競爭力落到了後位。

  2005年,醫院自籌資金2億多元,新建一棟21層5萬多平方米的智慧型病房大樓。醫院債臺高築,當時負債率達到80%,職工基本工資都得不到保障。醫院中間地帶挖了個大坑,沒有資金建設項目,人們説鄭州中心醫院真的要掉到坑裏了。

  志在山頂的人,不會停在半山腰。

  2009年11月,郝義彬出任鄭州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剛履新不久,他謝絕有人建議他將前任的工作套路全盤否定,大刀闊斧地燒“三把火”,做自己的形象政績工程。

  郝義彬用一年多時間,進行了清産核資、人力資源、專業體系、基礎設施、醫療設備和醫院管理等六個方面的深入調研,重點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規劃發展步驟。

  一年後,他們確定把醫院建設成為“專科突出、技術先進、服務優質、管理一流、省內領先的現代化區域醫療中心”,率先提出了醫院“二次創業和全面復興”的戰略目標,並制定了醫院“五年發展規劃”和“三步走”的戰略步驟:

  2010年至2011年為第一階段:“強本固基,凝聚人心樹形象”;

  2012年至2013年為第二階段:“強化內涵,全面提升建強院”;

  2014年至2015年為第三階段:“強大規模,持續增長鑄品牌”。三個階段,交叉運作,瞄準目標,整體有序推進。

  科學的改革抉擇,對於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來説,是引領醫院進入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二次創業和全面復興”時期,推動醫院改革邁出了關鍵步伐。

  邁務實開拓步伐

  謀鄭州醫療新高地崛起

  2010年以來,醫院按照五年發展規劃,以嶄新的理念把握機遇,搶佔市場,在三個階段中,從治理整頓年、鞏固基礎年到內涵提升、效率提升年、綜合提升年,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醫院全面復興。目前,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和急救為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2011年8月,經批准,醫院重新獲得開展心臟死亡器官捐獻肝臟移植和腎臟移植資格。心血管內科被確定為鄭州市2011年至2015年度重點學科。乳腺甲狀腺外科、婦産科、內分泌科、皮膚科被確定為2011年—2015年度鄭州市重點培育學科。重症醫學科是河南省重點培育學科。醫院擁有省市重點或重點培育學科6個。

  他們完善重症醫學科專科建設,下發《鄭州市中心醫院關於加強重症醫學科管理的規定》,明確各重症醫學專業收治病人的類型,規定了病人收入、轉出重症醫學科的標準。

  2012年4月,在鄭州歷史的年輪中,誕生了一個重要的節點——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揭牌,這是醫院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標誌著醫院進入了河南省優質醫療機構的行列,顯著提升了醫院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形象。為鄭州衛生事業發展史書寫出輝煌的一頁,也為領唱鄭州新醫改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鄭州市衛生計生委有關領導説,醫院與鄭州大學這個醫學教育高等學府合作後,可實現高新醫療技術資源共用,優勢互補,更多地承擔危重疑難病的診治,聯合開展高新技術攻關,在為患者提供更加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的同時,使醫院突出的專業特色得到更好的發展。

  近年來,醫院共引進博士10人,碩士研究生443人,實用型副高以上人員41人。目前醫院共有專業技術人員2586名,其中碩士研究生434名,正高級職稱86名,副高級職稱178名。在2013年省市學(協)會換屆中,醫院共有省級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以上22名,市級專業委員會主委19名,副主委95名。

  據統計,2013年,醫院市級科研立項10項,省級立項4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通過鑒定科研成果6項。開展基層醫師培訓班18次,共計1360余人參加,全面開展了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培訓34人。全年共舉辦省級專業會議9次,市級15次,國家級1次,擴大了醫院專家團隊在業內的影響力。

  醫院的院士工作站、轉化醫學中心、綜合實驗中心、博士後研發基地等機構的一系列改革,為醫院構建起強大的科技平臺。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跨越發展風生水起,穿越了醫改深水區的暗礁和巨浪,用開拓務實,迎來一個嶄新的鄭州醫療新高地的崛起。

  對此,郝義彬感慨地説,醫院發展藍圖頻繁轉換的“交流電式”謀劃,已經無法適應新常態。在醫改藍圖上的每一處落筆,院長都應該懷著如履薄冰的心情、慎而又慎的態度、責重如山的覺悟。不能光想著“任期政績”,只謀劃眼皮底下的事,在觀念上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

  2014年11月12日,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佈了“2013中國省會市屬競爭力100強醫院”榜單,鄭州中心醫院名列第六名。

  推進城鄉醫聯體改革

  切忌“虛晃一槍”

  郝義彬説,中央領導近日提出推動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真正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我們早在2012年探索建立的醫聯體作為我國新醫改試驗田的“苗圃”,有效加強了基層醫療力量,切中了醫療資源“頭重腳輕”的弊病,對推動這一改革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郝義彬説,醫聯體改革要取得成功,大醫院作為醫聯體的頭雁,無論何時,都必須要厚德載物,充滿正能量,如果德不厚,那就難以承載起市場的風風雨雨,德不高居高位,識不高謀大略,才不高擔大任,對建立醫聯體而言,都是很危險的。

  鄭州醫聯體第一步走好了,“綠化面”才能不斷擴大進而長成森林,由於這是一項全新的探索,因此,需要他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掌握其內在規律,切實建設好醫聯體,為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做出一個公立醫院的貢獻。

  中國全科醫生實在太少了。記者調研了解到,從西部落後地區到東部發達地區,幾乎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缺全科醫生。

  衛生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註冊的全科醫生僅有7.8萬名。而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也就是説屆時將需要30萬-40萬名全科醫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曾益新指出,目前我國全科醫生不僅僅是數量不足,具有醫學本科學歷並經過嚴格全科訓練的全科醫生更是少之又少。

  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科醫生需求告急!

  郝義彬再一次抓住了這一巨大的城鄉差別醫療市場,他們依託鄭州大學的教學優勢,憑藉自己不斷增強的實力,率先摘得了河南省認定的鄭州市全科醫師培養基地的金字招牌。為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成果添上又一個注腳。

  醫院黨委書記丁凡介紹説,經努力,建設全科醫師培養基地與醫院業務用房合併成功立項,實現一同規劃、一同設計、合併建設。合併後項目總面積為39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6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達2/3以上。設計功能包括急救中心、內科系統700張床位的病房、培養基地用房等。2013年,攻堅克難,統籌推進,全科醫師培養基地和綜合門診樓實現提前8個月封頂。投入使用後,將擔負河南省、鄭州市賦予的406名全科醫師培訓任務。

  中原大地進入隆冬時節。冬天帶給人們沉靜的思考,也蘊含著邁向春天的激情。在陽光與風雨中走過了一個甲子年,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為醫院60榮光自豪。

  如何在新醫改新常態中高舉薪火傳承的火炬,繼續創造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發展的又一個春天,我們充滿期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