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常態:理性務實 去水分化
- 發佈時間:2015-01-14 20:29:26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經濟增長進入“增速換擋”期,雖然社會零售總額增速放緩,但是背後有一些樂觀因素並沒有通過社會零售總額的數據反映出來。
社會零售總額基本體現的是商品消費,不包含服務業消費。去年整個産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服務業佔比和增長都超過了第二産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增長極。隨著改革不斷深入,限制服務消費的因素將逐步減少,政府對於很多領域的價格干預也會減少,服務業的供給瓶頸將會得到緩解,改革釋放紅利,是未來消費積極的重要利好因素。
今年1月份,國家放開24種産品和服務的價格,還有50多項可能會逐步放開。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會得到充分發揮,供求關係會更加趨向合理,從而有利於相關服務領域消費需求的增長。
因此,消費新常態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消費的佔比增速將不斷提升。
第二,科技驅動,資訊消費將會引領消費的增長。2014年11月,通信類産品的消費增長幅度高達57.2%。可穿戴設備、網路購物、專業諮詢服務等資訊消費有望進一步增長。
第三,消費無水分化,高端消費呈現斷崖式增長。伴隨三公消費的不斷規範,那些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甚至浪費的現象不斷減少,高端消費呈現斷崖式增長。
第四,消費去政策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消費領域更多的體現在政府直接的刺激政策逐漸淡出。更多的依靠市場自身內生的動力所産生的消費需求,帶動消費增長。所以,未來消費領域的新常態就是去政策化,內生增長模式將會得到鞏固。消費增長不再依靠政府的政策刺激,更多的依靠市場自身的內部需求。
回顧2014年,我國消費特點主要體現了新常態下的消費模式更加理性務實,無水分化,而不僅僅體現在數據下降、增速放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經濟新常態,率先解讀的是消費新常態,表明中央對消費增長的重視程度比以往還要高。如何建立消費增長的長效機制,未來可能會有相關措施出臺,比如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