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科技計劃“大手術” 47個項目已在優化

  • 發佈時間:2015-01-14 20: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素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中國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正式印發為契機,一場針對科技計劃的“大手術”正式啟動。

  “病因”是什麼?“手術”進展如何?“術後”效果將怎樣?14日,有關方案的發佈會在北京舉行,記者採訪專家進行解讀。

  “病因”:科技計劃碎片化、科技項目取向聚焦不夠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表示,目前國內有上百個科技計劃項目,直接管理這些項目的國家機關超過40個,“龐大的體系造成科研項目重復申報、科技計劃碎片化等種種弊端”。

  科研項目多頭申報、科研人員“跑部錢進”、項目經費缺乏監督等已備受詬病。數據顯示,科研人員用於科學研究的時間佔全部工作時間的平均比例為51%,其餘時間主要用來爭取項目資金。項目成果也令人擔憂,比如農業科技領域的科研和轉化比例,發達國家為1:10,中國僅為1:0.7。

  另一突出“病因”是科技項目取向聚焦不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相繼設立了星火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等多個項目。

  “這些計劃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科技計劃的産出與國家發展的要求相比還遠遠不夠。”科技部科研條件和財務司司長張曉原説,多重要領域亟需真正具有標誌性、帶動性的重大科學技術突破。

  “進程”:首批納入優化整合47項、2017年運作新五類計劃

  根據已出臺的時間表,“手術”分為三步,第一步是2014年啟動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設,對部分具備條件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進行優化整合,在重點領域先行組織部分重點專項進行試點。

  “首批納入優化整合的科技專項有47個,其中不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相關預算將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説,優化整合採取“撤、並、轉、規範”等具體手段,旨在大幅減少科技專項的數目。

  趙路説,此次改革將逐步推進,“未來三年將有新舊兩種體制並存”。最終於2017年全面按照優化整合後的五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運作,現有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經費渠道不再保留。

  “術後”: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

  “863”、“973”等名詞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共五大類。

  “既有各自的支援重點和各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又互為補充。”張曉原説,“五方面的科技計劃都要納入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立跨計劃協調機制和評估監管機制”。

  根據國家科技管理平臺這一設想,政府將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屆時,科技部與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組建聯席會議,共同制定議事規則或審議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具體管理交由專業機構。

  張曉原説,大多數國家都是由專業機構負責受理申請、評審、立項、實施過程管理和結題驗收等,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當前將主要依託現有具備科研管理專長的單位進行改造,隨著科技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再促進專業機構逐步市場化和社會化。

  “科研經費的錢袋子真的要大動了。”中國科學院一位研究員説,政府部門將計劃的管理權力交出來,讓大家意識到科技計劃改革“真的往前走了一步”。

  萬鋼坦言,把優化整合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列為當前著力推進的改革任務,就是要以科技計劃改革為突破口,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從體制機制上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建立一個好的生態系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