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瑞典要關歐首所孔子學院 專家:西方對華仍有偏見

  • 發佈時間:2015-01-12 07:27: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駐瑞典特約記者 陳雪菲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據“德國之聲”中文網11日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近日宣佈將關閉孔子學院。該學院開辦于2005年,是歐洲第一所孔子學院。《環球時報》記者看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網站發佈通告説,大學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協議于2014年年底到期後不再續約,孔子學院將於6月30日關閉。

  斯德哥爾摩大學在網站上説,如今的情況與10年前已不相同,當年對該校而言,與中國展開交流至關重要,“如今我們與中國已擁有完全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這樣的合作顯得多餘”。該校副校長維丁對瑞典《每日新聞報》説:“通常來説,大學裏設立的一個機構由另一個國家政府提供經費,確實是有問題的做法。”

  有美國媒體評論説,孔子學院是中國在全球彰顯“軟實力”和推進中國文化的平臺。但有一些批評人士認為,與英國文化協會和德國歌德學院這類同樣以文化交流為目的的機構不同,中國孔子學院往往直接設在其他國家的學校中,並由中國政府提供經費、選派教師和確定教學材料。去年,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曾呼籲美國近百所大學取消與孔子學院的合作或進行重新談判。他們認為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的一個分支機構,目的是宣傳中國政府的意識形態,有違學術自由。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9日稱,根據國家公開檔案文件披露的資訊,2005年,中國為在俄克拉何馬大學開設一個孔子學院,曾邀請時任藝術與科學學院院長保羅·貝爾作為“特殊客人”飛往北京參加會議。中方支付了2000多美元的機票款,併為他支付數額不明的住宿費。福克斯新聞網評論説,這是中國勸説美國學校促進中國文化的長期活動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學人類學教授馬歇爾·薩林斯最近正在幫助説服他的學校結束同中國的合作關係。他稱旅行津貼是“中國用來説服美國學校的經濟策略之一”。

  一名曾在北歐駐華機構工作過的人士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事實上,北歐國家在中國也開設跟孔子學院類似的文化教育機構,通過定期舉辦活動、培訓課程、出國訪學等途徑,促進對華文化交流,部分經費、人員和教材由北歐國家政府提供支援。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瑞典,孔子學院也並非唯一的外國文化交流機構。一些在瑞典的西班牙人成立西班牙學院,教授西班牙語。

  對於一些西方媒體指責“孔子學院宣傳政府意識形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反駁説,西方一些人仍抱著意識形態偏見看中國,想當然地認為政府主導的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輸出意識形態的工具。孔子學院在日常教學中不可避免會介紹現代中國,其中涉及新中國取得的成就部分容易被這些帶著有色眼鏡的人放大、歪曲成中國進行意識形態輸出的例證。

  崔洪建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這是歐洲地區第一次出現孔子學院被關閉的情況,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反思孔子學院的全球推廣和日常運營中是否有值得改進的地方。譬如,政府主導的孔院辦學模式能否多元化,邀請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在展示中國文化、教授中華語言的同時,課程設置能否更接地氣,多一些當地文化元素?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