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要厘清的五大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1-12 02:31:3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一個問題,地方政府應該不應該把電動汽車看成是巨大商機?
世界把電動汽車作為戰略沒有錯,國家把電動汽車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非常正確和必要,而各地方政府一哄而起地都將電動汽車看成是振興地方經濟的巨大商機卻是十分錯誤。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特點是技術待發展、市場待形成、産業需扶助,可不是什麼“大金娃娃”。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成功是有條件的,必須是成熟的市場化的産品,必須有迅速擴大的市場。而地方政府將電動汽車視為近期內的巨大商機是不現實的。儘管現在也有個別城市以強制汽車生産企業使用本地電池為條件使本地電池企業得到一定的發展,但電池技術發展太快,如果沒有世界一流的研發能力和長期鉅額投入,這個電池企業不可持續。
第二個問題,將電動汽車當作超越傳統燃油汽車、佔領製造業制高點的機會也要慎重。
誠然,電動汽車是汽車技術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與之並列的重要戰略方向至少還包括移動互聯)。但是,電動汽車僅僅是汽車動力系統的革命,傳統汽車做不到一流,是做不好電動汽車的。而且,做好電動汽車需要比做傳統汽車更強大的技術基礎和積累。
做戰略需要長期大量投入。在前述良好傳統汽車的基礎上,也需要二十年以上的努力,幾百上千億元的投入。現在,不少人在期待特斯拉和谷歌顛覆傳統汽車,而我認為還是技術實力最強的豐田和大眾可以在電動汽車領域走得更遠。豐田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業已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即將批量投放市場的燃料電池汽車就是很好的證明。
第三個問題,開展電動汽車城市試點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應該不是在這些試點城市借勢形成引領當地經濟發展引擎的電動汽車産業,這在本文的前面部分已有論述。其次,也不可能充當減少當地的機動車排放污染的主力。因為在當前補貼試點的條件下,電動汽車的數量不可能太多,其節能減排效果也有限。推廣一萬輛電動汽車代替達到國四、國五排放標準的汽油汽車,減排PM2.5的效果僅與淘汰二三百輛農用車或黃標車相當。在全國開展電動汽車試點城市的目的,應該是跟上世界汽車技術發展步伐,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定規模的電動汽車市場,促進我國的電動汽車發展。
第四個問題,汽車生産企業應該不應該緊跟政策?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政策是有形的手,而市場規律是無形的手。企業應該更重視市場規律、産業發展規律。一些企業在解讀政府政策時,把國務院頒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確定純電驅動為戰略方向解讀為國家只支援純電動汽車,不支援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發展,因而忽視這個方向。這是極端錯誤的。企業應該首先從市場規律、産業發展規律出發做好自己的産品發展規劃。其次,解讀政策也應該全面解讀,不應該只看到補貼。
第五個問題,發展電動汽車在現階段應該注重國際競爭,還是國際合作?
之所以國際合作是主流,是因為從宏觀上看,電動汽車尚處於戰略發展階段而非利益競爭階段。從技術和産品層面看,技術發展快,未進入穩定階段,現有産品——無論是電池還是整車——兩年更新、五年換代。因此,以合作換取技術進步遠比競爭更重要!
當然,合作並不意味著不考慮競爭,而是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競爭。我們從競爭角度出發提出了外資設立電池生産企業必須與中國企業合資、而且股比不能超過50%的要求,意圖是外資設廠要帶動中國電池的發展。但是,已有不止一家外國公司採用與中國非電池資本合作的方式輕鬆繞過!
最終的問題,怎樣看待電動汽車?從何角度解決當前電動汽車發展中的問題?
一方面,由於石油資源有限,更由於全球限碳減碳的要求,作為人類重要交通運輸工具和能源消耗大戶的汽車産品,將來必須以電力為主要動力。原因在於電動汽車效率高,便於使用各種清潔能源,還可以成為將來綠色智慧社區中智慧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電動汽車是國家乃至世界的戰略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又由於電動汽車技術還不成熟,綜合性能、成本還不能與傳統動力汽車相媲美,所以必須以試點形式推廣,以求獲得一定規模的市場。並以此市場為基礎,推動産品性能的提高,推動工藝技術和材料的發展,推動市場模式的創新,推動成本的下降。
在這場為了人類共同未來的、全世界範圍的、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宏大的公益行動中,企業應該承擔起應盡負的責任,不計較短期效益,貼錢費力開發好産品,還要和相關産業、相關企業加強合作;政府要承擔責任,少收稅費給優惠並出錢補貼鼓勵銷售和使用;有條件的使用者也在儘自己的社會責任,要不怕多花錢、克服不方便,充當志願者的角色。而各試點城市應該做的是拋棄不現實的小算盤,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的要求,做好試點工作!
(作者係中汽協秘書長,有刪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