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秘創業苗圃的孵化之道

  • 發佈時間:2015-01-11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亞傑商會十週年慶典之後,秘書長郭基梅女士立刻著手擬定2015年的工作計劃。“過去十年,亞傑商會孵化了200余家企業,其中12家上市、掛牌。未來十年,亞傑商會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同國際一線創業家的對接,而且要同國內高校以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幾大經濟區進行深度戰略合作。”

  亞傑商會是我國最早一批進行新型創業孵化的公益性組織。與傳統孵化器不同,亞傑商會不是孵化已經正式成立的初創期科技企業,而是從“想法”開始,在草根中篩選並培育有潛力的創業精英。長城戰略諮詢研究所所長王德祿,將亞傑商會代表的這種新型孵化器命名為“創業苗圃”。

  在亞傑商會之後,校園創業咖啡館開始在我國出現,隨之而來的創業咖啡館很快風行全國。

  2009年,上海首次啟動科技創業苗圃建設,並對8家孵化器開展苗圃試點。

  2014年6月12日,中關村創業大街開街,亞傑商會、車庫咖啡、3W咖啡、36氪、聯想之星、創業家等十余家創業服務機構入駐創業大街。

  “過去30年,作為公共組織,中國對孵化器的投入在世界上可以説是最多的,但這種投入往往集中在‘硬體’上。創業苗圃扶持創業者創業,更多的是從‘軟’處著力。我們應當給予創業苗圃足夠的重視。”王德祿的這一觀點在業界頗具代表性。一些管理者則希望能將創業苗圃的孵化機制植入整個創新創業鏈條。

  “天使”對創業苗圃的孵化至關重要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企業的發展是從創業開始。但在新經濟時代,推動社會經濟重大變革的原創型新興産業大都起源於顛覆性的想法。近些年,世界創新創業高地矽谷的大批天使投資人逐漸將關注點前移,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找和打磨有顛覆性的創意和想法上。”這些投資人的“天使”特質讓王德祿頗為關注,他告訴記者,天使投資人曾是成功的創業者,他們有著豐富的創業經驗,開闊的眼界,強大的人脈網路和業界關係,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運作流程極為了解,對原創性的想法有著極為敏銳的直覺,因此他們不僅能夠從眾多想法中發現最具潛力的那一個,而且能為創業者提供資本、經驗、業務指導,甚至於精神鼓勵。“這些‘天使’對創業苗圃的孵化至關重要。”王德祿強調。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諸多創業苗圃中,亞傑商會在吸引天使投資人方面有先天之利。亞傑商會來自矽谷,最初成立的董事會既有本土企業家、海歸派企業家,也有很多跨國公司的高管,之後組建的創業導師團隊也體現出這三種文化的融合。過去十年,伴隨知名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想加入亞傑商會的創業導師隊伍,但這並不容易。“根據創業需要,我們會按比例分類招攬創業導師。”在郭基梅看來,不斷強化的“混血基因”能夠為創業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創業資源。

  2012年,小能科技獲得亞傑天使基金200萬元投資。在亞傑商會“搖籃計劃”和天使基金的推動下,小能科技迅速完成了商業模式和業務的戰略轉型,成為電商大數據服務的佼佼者。亞傑商會“搖籃計劃”第八期學員小能科技首席執行官緱斌濤感慨道:“亞傑天使基金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資金支援,還提供了隱形的客戶資源,讓我們能聚合更多的融資支援。”

  2013年,長城戰略諮詢發佈了《天使投資促進新興産業發展機制研究》的報告,報告中列舉了國內外的“超級天使”,這些“超級天使”用大量自有資金做天使投資,能夠為創業者提供遠超一般天使的增值服務。雷軍周鴻祎、徐小平、楊鐳等諸多亞傑商會創業導師位列其中。

  創業者和“天使”要面對面交流

  一次出席論壇的經歷,讓王德祿深刻地感受到了中美創業孵化的巨大差距。“在K4論壇上,經過篩選入圍的幾位創業者向上百位投資者演講並展示他的創業計劃。在演講之後,通常會有7、8位投資者跟進這個創業項目。在國內,我們常常看到這種場景:臺上是創業者、台下還是創業者。有時活動組織方會邀請到天使投資人出席,但是人數很少。而且很多天使投資人並不親自到場,常常讓投資代理人甚至投資機構的工作人員代為參加。”

  “默會知識”概念的提出者邁克爾·波蘭尼曾指出,創新、想法都是從個人開始的,個人頭腦中所積累的知識無法完全表達出來,只有面對面的碰撞和交流才能促進創新。在很多場合,王德祿反覆強調這一點,創業苗圃孵化企業、培育創業者,最關鍵的是要讓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見面。“沒有面對面的交流,天使投資人不可能慧眼識珠。不通過口傳心授,創業者也無法領會天使投資人傳遞給他的創業經驗。”“要面談,不能轉告,不能代理。”

  引起業界關注的是,我國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特色鮮明的“見面平臺”。飛馬旅的“賽馬會”、36氪的“開放日”、黑馬大賽的“微路演”等均是創業路演的典型代表。車庫咖啡、創新工場、創業邦等則通過組織頭

  腦風暴會議,幫助創業者激發創新想法,厘清創業思路,完善創業計劃。

  “在入駐中關村創業大街以前,亞傑商會一直沒有物理載體,我們只是根據一套體系化的服務來幫助創業者,其中包括培訓課程、導師幫扶和投融資,每年組織活動上百場。”郭基梅認為,過去十年亞傑商會的成功得益於“搖籃計劃”和天使基金的打包服務,而近期落地的亞傑匯則會讓更多的創業者在未來受益。

  王德祿常被不同地方邀請考察創業苗圃,他並不關心這個苗圃蓋了幾棟樓,有沒有“咖啡館”,他關心的是,這個苗圃有多少個天使投資人,以什麼樣的機制組織活動。“一個好的苗圃應有上百個天使投資人,每週至少組織3、4次活動,每次活動至少要有10個天使投資人參加。”按照王德祿的這個標準,我國很多地方的創業苗圃只有大樓,沒有靈魂。在他眼裏,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業生態體系已初具規模,創業服務機構集聚初顯端倪。

  靠兩種力量打造創新創業生態

  自開街以來,中關村創業大街吸引了眾多創業服務機構,新名詞、新事物不斷涌現。有人稱,海淀圖書城變身創業大街是中關村近年來的最大亮點。

  威名遠播,從各地到中關村創業大街取經的人絡繹不絕。但在考察後,他們都有同樣的感慨:這種模式很難在當地複製。從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的一段話中,我們也許能夠發現其中的端倪。郭洪説,中關村除了區域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外,每一個創新型孵化器都在著力構建自己的生態圈、生態系統。有的以服務軟體企業為核心;有的以服務網際網路企業為核心;有的以聚集天使投資人交流為核心;也有一批以服務智慧硬體企業為核心所形成的孵化生態。一些大企業,像微軟、聯想還有百度,也都在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

  2014年12月16日,在創業孵化鏈條建設示範交流會上,與會者共同討論的是,怎樣以更加靈活的工作方法來進一步推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建設。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楊躍承指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不是簡單地把三種載體湊在一起,而是通過創業苗圃更多地強化整個鏈條的創業氛圍、服務功能和服務能力,“要弱化載體、強化功能、強化服務。”

  “對園區和孵化器來説,構建創新創業生態是‘十三五’規劃的核心。”楊躍承強調,生態體系是孕育創新創業的根本所在。要做好這一點,必須把握好兩個方面:其一,要更加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其二,政府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發揮杠桿作用。

  王德祿提出,目前我國已形成北京、深圳、武漢、廣州、上海、成都等創業苗圃高地。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讓這些創業苗圃高地的天使投資人到創業活躍、當地能夠發育出天使投資人的地方去。“他們不是去建創業苗圃,而是去做天使投資,去帶動當地創業生態的發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