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火箭回收技術有四大難點

  • 發佈時間:2015-01-11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10日發射“獵鷹”九號火箭,成功將“龍”飛船送入飛往國際空間站的軌道。但此次發射更為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對火箭進行海上平臺軟著陸回收試驗。最終火箭因回落速度失控,與平臺碰撞而損毀。該公司CEO伊隆·馬斯克稱:“這次回收算不上成功。”

  我國航太專家、《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介紹,此次回收試驗實施之前,專家預計其成功率僅50%左右。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還計劃進行12次發射,繼續進行嘗試。他表示,火箭回收並重復使用的技術如果被掌握,可節省宇航發射成本80%左右,將對宇航事業産生重大影響。

  龐之浩介紹,目前的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發射成本很高。可重復使用的運載器此前只在美國的太空梭上出現過。按照設計要求,太空梭除外儲箱為一次性,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發動機可以使用50次,兩個捆綁助推器可以使用20次,其中許多技術非常先進。

  美國于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研製太空梭,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降低宇航活動的成本。然而太空梭返回後維修量太大,導致成本大大提高,原本估計每次飛行成本約3000萬美元,實際上達到了4、5億美元。30年間,美國5架太空梭共飛行135次,至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完成“謝幕之旅”,太空梭退出了太空舞臺。不過其可重復使用助推器的技術,如今卻被沿用到火箭的重復使用上。

  龐之浩説,太空梭的助推器每次用完後,是借助降落傘落到海裏,由海軍打撈。而“獵鷹”9號火箭的回收方式與之不同,是垂直降落,借助反推發動機實現軟著陸。其中主要有四個難點。

  他説,首先要控制好火箭姿態。由於火箭的造型細長,落地姿態不正很容易倒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此前開展的回收試驗,就是因為火箭著陸後側翻毀壞了。

  其次,火箭發動機除了可重復使用,還要具有推力可調的特性。就像嫦娥三號落月時採用的變推力發動機一樣,在不同高度,緩衝發動機的推力要能變化調節。

  同時,箭體要採用新型複合材料,在保證較高強度的情況下進一步減輕重量。

  此外龐之浩説,鋻於太空梭的“教訓”,可重復使用火箭在回收以後,需只經過簡單檢測維護就能滿足再次發射要求。

  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此前進行的回收試驗中,火箭返回著陸範圍為十公里。此次試驗的著陸精度要求在十米以內,而且是落在海上平臺上,技術難度非常高。發射時間也從去年12月起,先後三次被推遲。

  龐之浩説,宇航發射窗口受多種因素制約,首先是看天氣情況;此次發射的“龍”飛船要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因此要根據空間站的位置確定發射時間,以便飛船能在幾天內趕上;由於火箭要進行回收,還要考慮海上天氣狀況等相關因素。此外還要考慮火箭自身技術性能情況,此前數次推遲發射,都是因為火箭發動機出現種種問題,沒有達到測試要求。

  (科技日報北京1月10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